-
冷冻电镜助力!细菌“天然免疫”细节揭晓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当病毒入侵哺乳动物细胞时,最初识别病原DNA收到这一“情报”的蛋白发出信号,向下一个蛋白传递,环环相扣,激活天然免疫反应。哺乳动物细胞正是利用这样的多条天然免疫通路,介导免疫应答。 那么,细菌等原核细胞又是如
-
从未谋面的国际合作打开膜通道蛋白开关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在真核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NG)基因中,某些致病突变是导致失明和色盲的直接原因。为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李国辉团队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杨建和阿希姆·弗兰克团队开展合作,在解
-
追踪病毒演化,他们用科学说话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本报记者 张盖伦 “你们放下手头的所有工作,全力做这件事。”1月31日,大年初七,陆剑把自己的两位博士生拉入了一个小群。 他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根据数据库中的公开基因组序列,研究新型冠状病毒。 那
-
人类细胞首次实现可控可逆变透明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北京6月2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日发表一项生物技术研究,一个美国研究团队称,首次在实验室内成功将人类细胞可控、可逆地变成透明。这一成果有助于开发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的独特生物光
-
全球陆生脊椎动物灭绝速度在加快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华盛顿6月1日电 (记者刘海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表明,地球陆生脊椎动物灭绝的速度可能比以前科学家认为的要快得多,未来20年全球陆生脊椎动物灭绝的数量,可能会与整个20世纪不相上下。研究
-
大脑模式显示儿童记忆能力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温暖的颜色,如黄色,表明大脑区域特别活跃的儿童有强烈的工作记忆。该图是一组来自许多孩子的平均图像。图片来源:Richard Watts和Monica Rosenberg 大脑某些区域的高活跃性揭示了哪些儿童拥有最强健的工作记忆。
-
雌性藏羚羊为何世代热衷“异地生娃”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这个季节,它们只会朝一个方向移动,那方向在它们的心里……抵达之后,新生命降临,生命欢乐的盛宴开始,一代又一代生灵的繁衍继续。” 作家古岳在其著作《生灵密码》一书中描述的藏羚羊迁徙画面,此刻正在可可西里腹
-
人类多能干细胞培养出皮肤“类器官”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北京6月3日电 (记者张梦然)科学家们在“类器官”研究中完成一项重大挑战: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培养的皮肤“类器官”,在其培养4—5个月后,成功形成了多层皮肤组织,甚至包含毛囊、皮脂腺和神经元回路。这项成果
-
《诗经》里的植物——薇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诗经》里描绘过的植物,春夏秋冬,各有不同,它们在古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或为果腹之物,或有赏玩之趣,或寄相思之情。其中,“薇”便是时常出现的一类植物。 《采薇》中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草虫》中
-
自然界不同寻常的变化 或是古老病毒“复苏”背后推手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本报记者 张 晔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并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让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非洲出现了第11次埃博拉疫情,再次引起人们对病毒等微生物的高度关注。南京古生
-
胃液酸性那么强,为何没把胃腐蚀掉?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胃液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黏膜、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还能激活胃蛋白酶原。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值为0.9至1.5,酸性很强。那么,为什么胃
-
地球首个生命或由RNA和DNA混合而成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关键组成部分可由相同原料制成。这表明,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生物或许并非由纯RNA或DNA组成,而
-
立法“筑防” 引导生物技术为人类利益服务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图片来源:网络(www.finalcall.com)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董映璧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不久前的基因技术发展问题视频会议上表示,鉴于深知基因技术的巨大力量,俄应该拥有一整套完整的基因研究成果,以帮助预防和治疗重症
-
对衰老的系统研究要跟上老龄化的速度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本报记者 陈 瑜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9年底,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
-
“超级编辑器”可精准编辑单个碱基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严姮倩 本报记者 王 春 “基因超级编辑器”能为遗传病研究构建疾病模型和基因治疗提供有效工具。经过两年多的攻关,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大力课题组研发出系列超高活性胞嘧啶碱基编辑器(hyCBE)。这一系
-
国产超级皮肤靠分子间“磁力纽扣”自动愈合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本报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焦德芳 科幻电影《终结者2》中的液体金属杀手机器人拥有不死之身,每当身体遭受枪击时都能自动愈合。这种神奇自动愈合能力如今已不只存在于科幻世界中,日前,天津大学张雷、杨静团队研发的
-
科学家开发 深度学习框架分析人们“脑龄”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新华社讯 (记者陈文仙 尚昊)受疾病等因素影响,一些人大脑的“脑龄”可能比实际年龄更老。位于以色列南部的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近日发布公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框架,可以分析人们的“脑龄
-
中国科学家在南亚发现美洲豹远古祖先化石证据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美洲豹支系迁徙路径以及早更新世南亚动物群和部分其他地区豹属物种记录示意图。(动物复原图:陈瑜/绘制)江左其杲 供图 中新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博士研
-
“伪装者”枯叶蛱蝶的遗传分子机制破解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昆明6月9日电 (记者赵汉斌)枯叶蛱蝶是蝴蝶中的伪装高手,尤以静息时竖立的翅酷似一片枯叶而著称,通过伪装一次次避免了天敌的捕食。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形成这种伪装的遗传分子基础却几乎一无所知。近日,中科院昆
-
5亿年前贝壳群现身 竟长满寄生虫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云南东部地区曾是一片海洋,这里生存着大量舌形贝型腕足动物。图为5亿年前的舌形贝群落模拟图。受访者供图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陆成宽)在生物界,寄生现象无所不在。5.4亿年前寒武纪大爆发后不久,动物便需要与寄生虫作
-
蚯蚓为何切两半还能再生? 我科学家找到关键基因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蚯蚓不仅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也以拥有极强的前后部体节再生能力著称。但以前,蚯蚓为何拥有再生的本领一直是个谜。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揭
-
新疆的草原下有片3.7亿岁的森林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图为从新疆塔城地区晚泥盆世地层发现的枝蕨类植物化石。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张 晔 中国“最古老”的森林在哪里?打开地图,望着全国的名山大川,这个问题着实让人难以回答。 但是,在茫茫戈壁的新疆准噶尔盆
-
科学家发现5.14亿年前新型多毛类环节动物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云南省寒武纪早期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复原图 / Robert Nicholls绘
云南省寒武纪早期多毛类环节动物丹尼多毛虫Dannychaeta tucolus 陈红供图 作者:刁雯蕙 6月11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 -
5.14亿年!迄今最古老环节动物支系化石惊现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自然》杂志日前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团队与英国牛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云南省东部富含软躯体化石保存的寒武纪地层中,发现
-
古代双足行走的不仅有恐龙,还有鳄鱼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足迹动物的艺术再现图。图片来源:昆士兰大学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杂志11日发表的一篇古生物学论文,韩国下白垩统晋州组发现了保存良好的较大足迹,这些足迹来自现代鳄鱼的祖先。研究指出,之
-
小不点化石,竟是6亿年前动物胚胎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本报记者 张 晔 动物是如何起源的?这是长久以来困扰古生物学家和演化生物学家的重要科学问题。 6亿年前的贵州瓮安生物群中,有许多小不点化石,肉眼几乎难以看见,其中有一类胚胎状化石表面长有奇怪的螺旋状线圈
-
美媒:研究发现黑猩猩也有心骨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6月12日报道 美媒称,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科学家在患有一种常见心脏病的黑猩猩体内发现一种名为心骨的罕见骨头。这一发现的影响可能波及人类,因为人类与黑猩猩在遗传学上关系密切。 据美国小发明网站6
-
英重估移植肝以扩大供肝资源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6日发表一项医学研究,英国科学家团队正对供肝功能进行重新评估,或许可以鉴别出原本依据现行临床实践会被判为不适合移植、但是实际上适合移植的肝脏。评
-
美媒:人出生时小于胎龄会影响智力发育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6月16日报道 美媒称,小于胎龄儿(SGA)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智商都较低,但成年后智商与适于胎龄儿(AGA)之间的差异减小。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6月15日报道,此前,英国沃里克大学(华威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出生时头
-
最初的恐龙蛋可能是软壳的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17日发表的两项古生物学研究,为软壳蛋演化提供了确凿证据。其中一项研究认为,最初的恐龙所产的蛋可能是软壳蛋,这与一般的流行观点——恐龙产的是硬壳蛋相左;另一
-
科学家揭示 新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机制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陆成宽)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的研究人员,系统鉴定了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的早期响应基因,阐明了独脚金内酯调控分枝发育、叶片形状以及花青素积累的分子机制,揭示了
-
给大脑“充电”前,先得确定“硬件”是否匹配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本报记者 马爱平 脑筋转不动?大脑累了怎么办?能不能像给手机充电那样给大脑充电?尽管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奇谈怪论,但认知神经科学家却正在一本正经地探讨这个想法的可行性——给大脑“充电”的经颅电刺激技
-
鄱阳湖保护区 再次在夏季监测到小天鹅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新华社讯 (记者陈毓珊)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近日在开展夏季水鸟调查时发现,一只小天鹅在湖中悠闲觅食。据介绍,2016年鄱阳湖夏季水鸟调查时曾监测到了小天鹅,今年,鄱阳湖保护区再次发现有小天鹅在夏季现
-
长江源斑头雁数量增至1600余只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新华社讯 (记者李琳海)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长江源头雅达湖斑头雁数量增至1600余只。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平均海拔
-
海星的奇异功能——再生术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海星因颜色鲜艳形象可爱,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动画片、手工艺品中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你知道吗,海星还拥有一项令人惊叹的特异功能,那就是“再生术”。 再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是指通过形成新的组织或器官来替代
-
低调的植物——皂荚树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大自然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四季皆有好风景。在生机勃勃的植物大家园中,你听说过皂荚树吗? 皂荚树属于豆科皂荚属植物,它的果实是豆科植物典型的豆荚。从外表看,这是一种树皮粗糙、呈暗灰或灰黑色的落叶乔木或小乔木,
-
上海蛋白质设施向全球开放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获悉,6月17日起,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面向全球开放新冠病毒编码的全部29种蛋白质的表达质粒库,以实现蛋白质研究资源的快速共享,助力
-
低氧高碳酸环境能延长实验鼠寿命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特拉维夫6月17日电 (记者毛黎)以色列和乌克兰研究人员近日表示通过改变实验鼠生活环境,首次诱导其代谢率和体温出现长期下降的状况。他们认为保持慢速代谢率和相对低体温能让实验鼠保持健康并具有更长寿命
-
浙大学者绘出首张地球微生物“社会关系”网络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讯 (洪恒飞 柯溢能 记者江耘)6月17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环境与资源学院徐建明教授团队通过分析地球微生物组计划大数据,构建了全球微生物共存网络,通过对其“社会关系”的分析,首次揭示了地球多种环境中
-
绵羊遗传资源评价与性状遗传机制研究获重大进展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讯 (记者朱彤 通讯员陈遂中)记者6月18日从新疆农垦科学院获悉,近日,该院省部共建绵羊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农业大学李孟华研究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野羊与家养绵羊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外型
-
外媒:研究称人类能够解读黑猩猩叫声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6月17日报道 据法新社6月16日报道,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将于当地时间6月17日发表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表明,人类能够根据黑猩猩的叫声分辨出它是在遭遇攻击、发现食物还是挠痒痒。 研究的联
-
你知道无机盐对人体有多重要吗?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人体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这些无机盐只占细胞鲜重的1%至1.5%。无机盐虽然占比较少,但它在人体中却有很重要的作用,缺乏不同种类的无机盐会产生相应的不同症状。 第一类,缺少含钙的无机盐。钙是构成
-
困扰科学界数十年 “红色万能酶”全长结构终被破解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陈 曦 P450酶含有血红素且能催化羟化、环氧化、脱烷基化、碳-碳偶联、氧化裂解等各式各样不同反应,因而被称为“红色万能酶”,通过酶催化可解决药物和化学品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自P450酶被发现数
-
研究显示植物会掩饰气味躲天敌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6月22日报道 外媒称,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茂密的热带森林中的植物能够掩盖自身的化学气味,从而避免被昆虫发现和吃掉。这是植物与食草动物之间的“信息军备竞赛”中的关键优势。 据法新社巴黎6月18日报
-
人类专属的“聪明基因”首次确认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张梦然)人为何比其他灵长类更聪明?这样简单的问题其实一直是进化学中绕不开的谜题。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发表一项研究成果,德国科学家团队首次确认了人类特有的“聪明基因”,其被视为在
-
首个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全原子开源模型问世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一种刺突蛋白模型。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科技日报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刘霞)刺突蛋白在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中起关键作用,使其成为新冠肺炎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开发的主要靶标。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2日报道,一个
-
腹泻为什么补充生理盐水?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夏天到了,吃冰棍、喝冰镇饮料成了一种“享受”,不过贪嘴的后果就是腹泻,因此夏季也是腹泻高发季节。一般腹泻去医院就诊,医生会建议患者补充生理盐水,这是为什么呢? 腹泻会大量消耗人体的水分和热量,导致低钠、低钾
-
星形胶质细胞首次转为功能性神经元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表一项再生医学领域的突破:研究人员首次在分离的人类细胞和小鼠中,利用一种单步方法将大脑的非神经元细胞成功转化成了功能性神经元。这项技术被证实可以
-
美媒:部分黑猩猩被发现有心骨 有些人类也会有?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6月28日报道 美媒称,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科学家在患有一种常见心脏病的黑猩猩体内发现一种名为心骨的罕见骨头。这一发现的影响可能波及人类,因为人类与黑猩猩在遗传学上关系密切。 据美国小发明网站6
-
生物工程支架助兔子成功产仔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北京6月29日电 (记者张梦然)通过组织工程学方法,一个美国研究团队利用可降解生物工程支架和兔子自身的细胞,修复了10只兔子的受损器官,其中的4只最终正常妊娠并活产。该研究中描述的方法未来有望转化用于人
-
西南喀斯特洞穴蝙蝠尸体上发现致命真菌新种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昆明6月29日电 (记者赵汉斌)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农业大学获悉,这两个机构合作的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期刊《新兴微生物和感染》上联合发表了题为“云南一洞穴蝙蝠尸体上真菌新种及病原
-
“隐世”百年的植物再次现身 上一次被采集记录已是1912年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贝叶芒毛苣苔植株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毛 萍 陶玉祥 本报记者 盛 利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联合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及广西植物研究所
-
三维成像显微镜可观察活细胞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特拉维夫6月30日电 (记者毛黎)据当地媒体日前报道,以色列理工大学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显微镜,能以超高分辨率展现活细胞的三维图像,有望为生物学研究带来革命性变化。 通常,生物学家利用显微镜呈现的细胞二
-
以色列研究认为 人类在冰河时期走出非洲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新华社讯 (记者尚昊 陈文仙)以色列一项新研究认为,人类有可能在约20万年前的冰河时期走出非洲,这与传统认知相反。 此前,研究人员曾在以色列北部一个叫“米斯利亚”的洞穴中发现距今约20万年的人类颌骨化石,这是在
-
一场虚拟解剖发现5亿年前节肢动物头部秘密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澄江生物群迷人林乔利虫幼虫标本照片及CT三维图像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赵汉斌 节肢动物是显生宙以来地球上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动物门类。自寒武纪以来,它们就活跃在这个星球上,大附肢类真节肢动物是其中一个
-
科学家为人体抑制衰老提供新思路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6月30日报道 外媒称,腰围增加和肌肉萎缩是衰老的两个常见副作用。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老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同时调节这两种作用的受体。 据法尔斯通讯社德黑兰6月28日报道,对人类培养细胞进行的实验表
-
外媒:报告称澳大利亚东部考拉或将于2050年灭绝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7月1日报道 据埃菲社6月30日报道,一份6月30日发表的官方报告称,由于栖息地不断被破坏和自然灾害日益频繁,澳大利亚东部的考拉或将于2050年灭绝。该报告还呼吁加强环境保护。 根据生态学家奥伊辛·斯
-
小鱼鳍有哪些大智慧?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鱼类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而船就是根据鱼类在水中运动的基本原理建造的。准确来说,是人们通过对鱼鳍功能的观察和研究,设计制造出了船桨和船舵。 鱼的胸鳍可以维持鱼在水中的身体平
-
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怎么呼吸?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绝大部分动植物都需要通过呼吸来获得自身所需氧气。有人说:“蚯蚓没有鼻孔,因而不需要呼吸”。那么,生存于泥土中的蚯蚓需要呼吸吗?它们怎么呼吸?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可以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
外媒:阿尔卑斯山脉一冰川出现粉红色的雪 始作俑者是藻类?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7月6日报道 据法新社7月5日报道,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脉一处冰川出现了粉红色的雪。科学家们正在对此调查。报道称,很可能是加速气候变化效应的藻类导致这种颜色的雪出现。 报道称,藻类的来源引发争议。
-
这些昆虫为何穿越亿年仍能“自带光芒”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具金属色彩结构色的昆虫 受访者供图 青蜂化石身体表面结构色变化前后的对比图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金 凤 此前有学者曾在距今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印痕化石中,发现过与颜色有关的昆虫纳
-
从非洲到东亚 早期现代人“东迁”可能走过“北方路线”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本报记者 陆成宽 早期现代人是怎样走出非洲来到东亚的?他们到底走了哪条路线?这个问题一直被学术界高度关注。 以往学术界更倾向认为,早期现代人从非洲向东亚进发,走了一条“南方路线”,这条路线途径阿拉伯半岛
-
新细胞黏附分析技术可同时监测多种细胞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新方法能同时标记多达7种细胞类型。图片来源:2020 Elham Roshdy 作者:唐一尘 用荧光标记同时分析多个细胞群,是一种检测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高效、可靠方法,加快了这个一直以来繁琐和受限的过程。阿卜杜拉国王科
-
虽然没有翅膀没有四肢 但金花蛇有自己的“飞行”秘籍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张二七 金花蛇是已知唯一会“飞行”的蛇类,这种“飞蛇”能够在树木间滑翔。近期,来自美国的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连续的三维数学模型,并以此揭示出金花蛇“飞行”的两个关键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
-
外媒:研究人员发现7000万年前的鱼类化石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7月8日报道 据法新社7月6日报道,研究人员7月6日称,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发现一块距今7000万年的巨型鱼化石,这种鱼类生活在恐龙所在区域。 研究人员在声明中说,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条身长超过6米
-
英媒:科学家计划编纂全球通用的地球物种名录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7月8日报道 英媒称,科学家计划创建首个普遍认可的地球物种名录,这有望结束数百年来围绕如何对世界生物资料库进行分类的分歧和混乱局面。 据英国《卫报》网站7月7日报道,计划包含十条内容,旨在最终确立
-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全面提升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尹西明 陈 劲 苗争鸣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提高疫病防控
-
美媒:人类听力可维持到生命最后一刻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7月9日报道 美媒称,在人类临终时,听力被普遍认为是最后丧失的感官能力。现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有证据表明,即使在临终时处于无反应状态,部分人仍然能够听到声音。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
-
金氏繁昌上猿:上猿超科的新成员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陆成宽)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国内外单位的研究人员在安徽省繁昌县发现上猿超科新属种:金氏繁昌上猿。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人类演化杂志》。
-
破坏野生动植物世界会增加跨物种污染风险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马达加斯加的环尾狐猴被列为濒危物种,据专家估计,该种群数量在三代内下降达50%。 ◀北大西洋露脊鲸已由濒危转为极度濒危,据估计,其数量在2018年已经下降至不足250只。 图片来源: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网站
-
大灭绝致生物多样性骤降 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巨变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徐 燕 本报记者 刘志伟 近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宋海军教授团队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古地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他们研究发现,史上最大规模的灭绝事件不仅导致生物多样性骤降,还促使生物古地理
-
近15米长抹香鲸“死而复生”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抹香鲸塑化标本运抵展览现场采访对象供图 李 迪 本报记者 盛 利 4年前,两头来自深海的抹香鲸在江苏省如东县的海滩上搁浅死亡。4年后,其中一头叫“洋洋”的抹香鲸成功“复活”,它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塑
-
中美学者新发现一类植物“活化石”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新华社南京7月13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13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美古生物学者最近发现一类新的植物“活化石”:穗花杉。这类植物至少可以追溯至1.6亿年前的侏罗纪,且形态没有明显变化,对人类了解
-
2.44亿年前清道夫型新鳍鱼类化石惊现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昆明7月14日电 (记者赵汉斌)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在云南罗平、泸西一带出露的、距今约2.44亿年的中三叠世安尼期海相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清道夫型新鳍鱼类化石,并命名为小巧漏
-
X射线成像技术发现 牙齿起源于4亿年前棘胸鱼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本报记者 聂翠蓉 人类牙齿的进化始于4亿多年前的古代鱼类。但是牙齿究竟起源于鱼类口腔还是鱼类鳞片,还有许多争议。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学家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利用欧
-
这个笨办法能消灭吃货都无能为力的入侵物种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本报记者 赵汉斌 近期,从洱海沿岸到上游的洱源西湖,河道、沟渠、水田、鱼塘边的苇草上出现了大量粉红色的福寿螺卵。 大理市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在洱海流域全面开展福寿螺防控工作的通告》,要求采取人工清除
-
荒漠植物白刺 降雨增加后会“加班”工作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白刺沙包上的增雨设施鲍芳供图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宋平)近日,记者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荒漠化所团队研究发现,荒漠植物白刺在人工增雨后会延长其物候期,这意味着在未来降雨量可能增加的趋势下,白刺
-
为了“高原精灵”,他在“生命禁区”坚持14年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新华社记者 王 浡 清晨7点,乌云盖住一望无垠的可可西里。 龙周才加站在索南达杰保护站院里看了看天气,被高原烈日晒得黑红的脸上,眉头紧锁,“看样子要变天,路更不好走。” 夏天冻土消融,变成泥潭沼泽。巡护路
-
孩子现在高将来一定不矮? 关于身高的这些观念都不对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谢 静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矮小症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在8月18日儿童生长发育健康日即将来临之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分泌科专家对外透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矮小症的发病率高
-
西媒:研究预测世界人口将不会达到100亿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7月15日报道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7月15日报道,《柳叶刀》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人口将在2060年代达到97亿的峰值,随后将缓慢减少,直到2100年缩减至88亿人。 做出这一预测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卫
-
尼安德特人灭绝 可能与气候变化无关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研究人员正在对洞穴中采集的50厘米长石笋进行取样。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本报记者 聂翠蓉 气候变化导致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假设,已经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可。根据这一理论,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气候急剧变化导
-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裸腹鲟实现人工繁殖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丽云)7月17日,由新疆伊河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组建的联合科研团队对外发布消息,该团队成功攻克裸腹鲟的人工繁殖技术,首次实现国
-
美媒:当“人类暂停” 大自然成意外赢家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7月20日报道 美媒称,新冠肺炎已经把这个世界搅得天翻地覆。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5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在某些地区,病例还在增加。不过,在这一大流行病期间,却出现了一丝希望之光:大自然因这场疫情而受益。
-
云南腾冲首次发现两种铠兰属植物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昆明7月19日电 (记者赵汉斌)记者19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近日,在我国云南腾冲首次发现两种铠兰属植物——喜马拉雅铠兰和铠兰,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不久前,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
-
基因编辑工具再添超紧凑型系统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技日报华盛顿7月19日电 (记者刘海英)基因编辑技术日渐成熟,基因编辑的工具箱也在不断扩充。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巨大噬菌体中发现了一种超紧凑型CRISPR-Cas系统,与CRISPR-Cas9和CRIS
-
美媒:科学家破解深海超黑鱼类吸收光线之谜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参考消息网7月20日报道 美媒称,在海洋最黑暗的深处,几乎没有地表的光能渗透进来,但不同寻常的生物能茁壮成长。它们中有许多通过生物发光自己产生光,用于捕食猎物等目的。但据《当代生物学》杂志最新刊登的一篇论文
-
科学家找到了消除成瘾记忆的“橡皮擦”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科研团队在操作实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供图 烟瘾、酒瘾、网瘾、手机瘾,甚至毒瘾,戒掉这些“瘾”,为什么那么难?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成瘾留下的顽固记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内尔神经可塑
-
从概念到银幕:义军领袖蒙·莫斯马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TRS_Editor 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
侏罗纪公园在科学上可行吗?虽有瑕疵依然经典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TRS_Editor 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
瓦列里·布鲁斯科夫——墨菲斯托的恩赐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TRS_Editor 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
AI记者:重写新闻,消除偏见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TRS_Editor 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
贝索斯的“蓝色起源”计划今年把游客送入太空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TRS_Editor 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
Google X前高管:科幻电影里的技术最终都会成真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TRS_Editor 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
《天意》举行论坛 聚焦科幻IP的影视化改编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TRS_Editor 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
《侏罗纪世界2》内地定档6.15 “驯龙”领先北美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TRS_Editor 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
-
亚马逊下一个硬件要做家庭机器人,会移动的语音助手所属栏目:科幻频道
.TRS_Editor 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