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制作工艺
  • 台湾工艺季刊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台湾工艺季刊创刊原名「台湾手工业季刊」,出版第1期至第70期,而因出版单位更名之故,自民国88年起改为「台湾工艺季刊」,台湾工艺季刊至今共发行39期,连同先前的「台湾手工业季刊」,其总发行量已逾5万本。「台湾工艺季刊」发

  • 台湾工艺节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工艺精神之灵魂来自於动手做的过程,透过参与及学习,从过程中获得感动,得到心灵的满足。近年来因为机械化的制品充斥,导致手工创作的物件锐减,国人已经逐渐忽略动手做,亲力亲为的工作精神,藉由动手做工艺的过程中,体悟劳动所带

  • 台湾工艺史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台湾工艺史 所谓「工艺」之意义,作狭义之解释者,凡以装饰为目的而制之器物,其所技术上的表现称为工艺,然作为广义之解释者,则对各种生活必需之器物,加以多少「美的技巧」者,皆列於工艺之范围。一、 帽、工艺:台湾帽业远在

  • 台湾省通志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台湾省通志 本省之工艺品,大别之可分五个系统:一为本省原住民之原始工艺品,如布农族之植物编织品、雅美族之雕刻品、平埔族之刺绣品,以及排湾族之织染、刺绣品等;二为我国传统的工艺品,如清代之银器、铜器、雕漆、染织品

  • 台湾玻璃馆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位於彰化县鹿港镇鹿工南四路4号的台湾玻璃馆,是由台明将公司所创立,於民国九十五年(西元2006年)五月二十七日开幕迄今,是一处介绍台湾玻璃业发展过程及制作等知识的博物馆,并结合了台湾生态、文化艺术之特色,让民众除了解玻

  • 台湾民俗史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台湾民俗史 从闽粤汉人大举移民台湾形成近世的汉人社会後,工艺文化也随之移入,工艺产品成为研究汉人社会最好的标本,而台湾汉人社会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台湾乡土之诸多条件结合,当然产生了自己独特的工艺文化。 《

  • 国家艺师工艺典藏品购藏计画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国家艺师工艺典藏品购藏计画是国立台湾工艺研究中心(简称工艺中心)依据典藏政策执行的重点计画,以设置「国家工艺师特藏室」为目标,配合「工艺典藏展示馆」的营运开馆准备及工艺研究发展需要,将逐年徵集保存见证代表性的

  • 国家工艺奖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2000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命名,正式交由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办理的一项工艺类竞赛。2001-2006年共办理六届,设置缘於1992年的「国际传统工艺大展」,展出当代台湾工艺创作者的成果,及後来文化建设基金会(文化建设委员会

  •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工艺设计学系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工艺设计学系前身为「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美术工艺科」,创立於民国46年,分「产品组」和「装饰组」实施教学(民国73年正式分「工艺组」及「设计组」两组,76年又增设「陶瓷组」),为国内最早成立之美术工艺科系,培育人才无数,为

  •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民国24年在竹山设立的工艺训练,後在民国43年迁至草屯设立「南投县工艺研究班」,几经变革,民国62年7月改为「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民国八十八年七月,台湾省政府组织变革,「台湾省手工业

  • 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国立台南艺术大学位於台南县官田乡大崎村66号,紧邻乌山头水库风景区,成立於1996年。应用艺术研究所创立於1997年,目前分为陶瓷、金属产品创作、金属工艺创作、纤维共四组。课程设计以工作室课程为重心,也规定需修理论课程

  • 块法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铜是世界上最早被人类发现和应用的金属,根据近代考古发掘,证实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所使用的各种青铜器,大多是用块法铸制的。  块法又称土法,因为这种方法用作铸模的块完全是用泥土制成的。用块法制作铸模的步骤如下:【一】

  • 土器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土器主要是指台湾的史前陶器,大约从史前的西元前4500-3500到1624年(明代天启四年)之间为其主要发展时期。台湾陶瓷的发展根据坯体的性质以及制作的技术,可分为四期:第一期是以土器为发展重点的史前时期;第二期以陶器为发

  • 壁画作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传统建筑以壁画装饰宫殿、居室,或祭祀场所,在中国起源甚早;属於五千年前的辽西红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庙中,就曾发现壁画残块。壁画是先民在建筑物上敷上色彩,并对建材涂上油漆,作为防潮、 防腐的功用。但随着工艺的进步,色彩种

  •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工业科技教育学系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自民国五十八年创设,最初名为「工艺教育系」,以培育中等学校工艺师资为主要目标,六十一年,更名为「工业教育系」,以配合工业科技的发展与教学课程内容。六十九年,成立夜间部,提供中学工艺及工科教师在职进修管道,成为南部地区

  • 大甲草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大甲拥有丰富的编织工艺,向来以蔺草编织着称。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双寮社妇女加璐加曼将蔺草草茎折成细条,编织出精致美观的草,此为大甲草的起源。早期人们在大安溪下游附近发现晒乾後的蔺草可以编织成各种实用的道具。

  • 宜兰铜锣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1916年,台湾宜兰罗东~)宜兰地方以铜锣制作为主之工艺产业。台湾最知名的铜锣制作厂为「林午铁工厂」,自1945年於宜兰市中山路创立以来,两代制锣已超过60年,至少制作上万面直径2尺2以上尺寸的铜锣,全台寺庙与乐团所用之铜

  • 地方特色馆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民国七十六年(西元1987年)文建会提出了「建立文化中心特色计画」,在各县市文化中心成立地方特色馆。各县市文化中心在文建会邀集专家学者的规画之下,依据各县市的人文历史、传统工艺、产业等资源以及发展的需要,确立地方

  • 士林刀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台北八芝兰(今士林)的手工刀,初名「八芝兰刀」,後改称「士林刀」,又以其刀身似竹叶形,刀柄似茄子形,称「茄柄竹叶刀」,或称「牛角刀」。出身八芝兰的郭合於1870年(同治9年)创立「郭合记」,制作手工刀,至今其後代子孙、徒弟尚继续

  • 地方工艺馆
    所属栏目:制作工艺

    为了使渐具特色的台湾地方工艺结合品牌营运、创意交流等多方面服务,提升地方工艺文化,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简称工艺中心)运用草屯商工迁校留下的活动中心,作为地方工艺馆的基地,以崭新人文样态,建构工艺人文与多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