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疲劳驾驶”这个隐形杀手逼近你
二、预防疲劳驾驶的有效方法
第一,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劳逸结合。根据试验得知,驾驶员一天驾驶超过10个小时以上的,如果睡眠不足4—5小时,则事故率最高。连续行车2-3小时后,驾驶员要选择一个安全的停车点下车休息活动一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要因赶路而勉强行车。行车时也可以利用音乐或开窗通风来调节精神状态,以防疲劳驾驶。在长途行车前,驾驶员必须保证正常的睡眠,尽量不要长时间连续驾驶。一天当中有三个危险时段,即中午、黄昏和夜里,这是最容易产生睡意和疲劳的时候,在这三个时段开车更要格外小心。
第二,行驶中两眼不要老盯着公路的中心线。当感觉疲劳时,要适时将眼睛眺望远方,调节一下座位和椅背、吃清淡食品、多喝点水。经常查看时速表防止超速,并与前面的车辆保持安全距离。不要事先确定抵达目的地的时间。为防止放松警惕性,应当给驾驶室通通风降低驾驶室温度,也可以适度地听听音乐。因为心理学认为,人的意志集中力会因外界各种程度不同的冲击而削弱或丧失,大脑中枢如果更多地接受与处理外界信号时会过早或加重疲劳;
第三,要提高驾驶技术。相比较而言,技术生疏的驾驶员比驾龄长、技术高的驾驶员更容易产生疲劳感。所以驾驶员平时要多注意学习交流,不断提高驾驶技术。
第四,要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始终绷紧“安全行车”这根弦。广大驾驶员要时刻树立安全观念,积极参与交管部门组织的交通安全教育,认真学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坚决摒弃那种“重经济、轻安全”的思想,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与操作规程。
三、如何治理疲劳驾驶的现像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司机不得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对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交管部门可强制要求司机不得驾驶机动车。
虽然治理疲劳驾驶有了法律依据,可真正执行起来却很难,驾驶员到底开了多长时间,公安交管人员从表面上难以判断,因而执行起来也难以下手。因此有关部门应制定更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条文,以彻底杜绝疲劳驾驶现象的出现。
一般情况下,交警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很难判断司机是否疲劳驾驶,而作为乘车者,大都对驾驶人是否长时间驾车知根知底,为此只有每个乘车者都来当好预防疲劳驾驶的“监督员”,安全行车才有保障。乘车者坐的若是长途公共汽车,就须注意途中有多长时间没换司机了,如果时间过长就要提醒司机及时换人,司机对善意的提醒无动于衷的话,你不妨打电话报警,举报其疲劳驾驶的交通违法行为;若是乘坐自家车或朋友的车,随时提醒驾车者休息更为关键。
疲劳驾驶既是一个普遍的交通现像,但也是我们亟待重视和解决的新课题,所有与交通安全有关的人都要清楚的意识到什么是疲劳驾驶,以及疲劳驾驶的严重危害性,作为机动车驾驶员更应该明白手中掌握的是他人和自己的性命,是家庭和社会的幸福。面对疲劳驾驶务必惊醒过来,这样才能够远离车祸的伤害,才能够创造交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