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闹闹”到形象大使 名人家教
红遍中国的加拿大明星大山评论她“小小年纪就会说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我的奥运形象大使小搭档的确不简单”,而“童话大王”郑渊洁则表态“如果若干年后,我将《童话大王》半月刊交给我的弟子继续书写故事,作者之一是……”被这两个大男人夸奖的就是新近出版的《我不是黄荣,我是黄淞》里11岁的小主人翁――黄淞。
先天不足后天补
这是一个不安分还性急的女孩儿,离预产期还有37天时,就踢着妈妈的肚子来到世界了。早产的黄淞只有4斤8两重,44厘米长。由于瘦小,刚出生还没尝到妈妈的怀抱,就被“关”进了保温箱。
因为爱哭爱闹,白天不吃奶夜里不睡觉,爸爸叫她“闹闹”。后来姥姥发话了:“一个女孩子,天天闹来闹去,一点儿也不安静,那怎么能行呢!”于是,黄淞就有了“妞妞”的名字。
别人家的孩子出生后10个月左右就能咿咿呀呀地叫“爸爸”“妈妈”,而黄淞都快一岁了,还像个闷葫芦连音都发不出来。每次看到邻居家比她小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停地叫,妈妈就急得不行。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愁云满面地和爸爸嘀咕起来:“妞妞这孩子早产,智商会不会低啊?”
于是,妈妈跑到书店买回来好几本童谣类的书。每天,她和爸爸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轮流给孩子念童谣。后来,爸爸想了个好办法,把书中的几十首童谣都背下来,每次哄她睡觉的时候,就背上一两首。没过几天,黄淞就可以跟着爸爸说上一两个字,甚至一两句话了!
这时候,黄淞每天早晨4点钟就自然醒。妈妈认为,这个时间注意力非常容易集中,最适合学习了。她买了一套识字系列的教材,把配套录音带、识字卡片、故事书等分类装在几个小塑料筐里,每天早晨起床后就按类按顺序取出,给黄淞上“早课”。
吃完了早餐,妈妈又像变魔术一样为黄淞拿出一张张花花绿绿的识字卡片。学完了卡片,妈妈还要拿出故事书翻给她看。故事书里有生动的歌谣、好看的图画和有趣的故事。
给黄淞“上课”期间,妈妈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早起的鸟有虫吃”。妈妈告诉她,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要想比别人收获更多,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形象大使迎奥运
黄淞两岁多的时候,中文还没说利索,妈妈就设计孩子的英语学习“蓝图”了。开始,她跑遍了各大书店,带回一些英语书籍、录音带和VCD,最后为孩子报名参加了外研社儿童英语乐园培训班。
但去培训班学了很长时间了,别的孩子早就满嘴“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了,而黄淞连一句完整的英语都说不出来,妈妈难免有点儿泄气,“这孩子怎么办呢?什么都没学会。要不等她大一点儿再学?”妈妈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而这个时候,一个电话改变了她的想法。电话来自培训班的老师。老师给妈妈讲了黄淞学习单词monkey的经历,进而告诉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多去关心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再利用感兴趣的东西来调动英语学习的兴趣。
听了老师的话,妈妈又“斗志昂扬”,开始关心黄淞对什么事情有兴趣。有一天,妈妈拿回来一张《儿童英语歌曲歌谣集》。没想到录音带一放,欢快俏皮的歌曲仿佛牵动了黄淞的音乐细胞,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很快跟着哼哼起来。打那以后,她让妈妈反复放那盘录音带,她太想学会唱那些美妙动听的歌了。她想,要是自己会唱那些歌曲歌谣就好了。于是,开始后悔上课没好好学英语,英语歌词那么简单却跟不上,怎么办呢?细心的妈妈一下子就发现了黄淞对英语歌曲的兴趣,她如获至宝,兴奋地跑到书店搜集了一大堆儿童英语歌曲歌谣,一有空就放给孩子听。从那以后,在妈妈和老师的“串通”下,黄淞对英语的兴趣大增。
这天,黄淞刚进门,妈妈就兴奋地问:“妞妞,你知道大山吗?”她还没来得及回答,妈妈就兴致勃勃地说:“他现在是北京社区奥运外语培训大讲堂的形象大使!正在选一名中国孩子和他一起做形象大使呢!”黄淞一听非常兴奋,连珠炮似地说:“我在电视上见过大山叔叔,我非常崇拜他,他的中文说得太棒了!我要去参加选拔,我一定要选上!”
选拔阶段真难熬,特别是面试,对选手的形象、气质、英语水平都有严格的要求,也就是说,要考验选手的整体素质。她终于成功了!
2008年1月11日,是黄淞难忘的一天。为了迎接“第七届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开幕式,她需和大山拍一组宣传照片。拍照前夕,妈妈给黄淞买了两条漂亮的裙子、一条亮闪闪的裤子,还有一件黄色小上衣,并鼓励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大山叔叔来了。虽然在电视上见过很多次,但黄淞从来没有亲眼目睹过大山本人。这次,当看到他从电视中走到面前,黄淞别提多开心了,连招呼都没打,就亲切地和大山聊起来。这天,黄淞过得很开心,也很辛苦。笑了一下午后,笑容都有点儿僵了。爸爸来接的时候,她一上车就睡着了。
接下来的日子,黄淞和大山叔叔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他们四处奔波,宣传奥运,帮助更多的人认识英语,学习英语。即使是很琐碎的事情,他们都认真去做。大山,成了她学习的好榜样。
少女正圆作家梦
自从抓周抓到本书,黄淞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和妈妈一踏进书店,黄淞就立即兴奋地投入书的海洋。妈妈很支持黄淞看书,对于孩子热衷的书,只要不影响学业,基本上不反对。同时,还有意识地在黄淞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为她选一些适合的书,比如黄淞刚上小学一年级,那时家里开始养小动物,她对小动物的兴趣高涨,就买来一大堆有关动物的书;上二年级的时候,妈妈为她选了一些百科、地理方面的书;到了三年级,又给她买来很多历史和人文类的书。从这些书中,黄淞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她的知识面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在读书的过程中,突然有一天,一个念头在黄淞的小脑瓜里冒了出来:要是自己能编故事那该多好啊!说做就做,她把最有耐心的爸爸拉过来当听众:“爸爸,我给你编个故事吧!”“好啊!”爸爸喜出望外。“从前有个爸爸叫蝈蝈……”;“从前有只小猴子,它整天在水里游来游去……”就这样,爸爸成了黄淞这个“乱编大王”的忠实听众。就这样,黄淞的第一篇“大作”――《给小狗朋友的一封信》诞生了。
也许是因量变产生了质变,五、六岁的时候,黄淞对写作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一次,爸爸问她关于大海与沙的题材应怎么写?她回答道:“写海要实,写沙要虚;写实就是要自然,写虚就是要夸张。”这个答案大出爸爸的意料。而后,在没有爸爸任何指导和提示下,黄淞的一篇口头命题作文《大海与沙》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爸爸的评语是:角度新颖,语言流畅,感情真挚,难得的佳作!爸爸的鼓励让她创作的劲头更足了。
上小学一年级后,黄淞真正开始写作文了。每次写完作文,都是由爸爸负责点评。他总是先夸写得不错,指出生动和有意义的地方,让黄淞大大满足一下,然后再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在每天不间断地练习下,黄淞的作文水平突飞猛进。经过精心准备,最后,她选中自己最喜欢、“读者”评价最高的《第一次给小狗洗澡》让妈妈帮助去投稿。
终于,黄淞的文章被《中国素质教育报》发表了!兴奋之余,她还得到了10元稿费!这可是笔不小的收入。领稿费回家的路上,黄淞又蹦又跳,一路上琢磨着如何使用这第一笔财产:买书,买文具,买零食……
一回到家,刚想跟爸爸分享喜悦,没想到妈妈宣布要开一个“如何使用稿费”的家庭讨论会。因为母女的观点不同,讨论会变成了辩论会。妈妈的观点是稿费为黄淞的第一笔收入,意义重大,应该交给老师作为班会开支。因为老师为黄淞的学习操了不少心,同学们平时也给予了很多帮助,她应该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黄淞当即反对,自己的稿费应该由自己支配,如买书、文具、零食。可以把书拿给同学看,把零食分给大家吃。这样做,并不影响献爱心。而且,自己享受稿费带来的快乐后,更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她觉得自己的理由充分,不同意妈妈的想法;妈妈认为她太天真,只想着自己。结果两个人辩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