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夏季如何治疗心脑血管病
晨练需慎重 午睡不可少
家住济南市燕山小区的李老伯平时身体健康,性情开朗,退休后还在社区帮忙,血糖、血脂、心电图平时都正常。日前,李老伯早早起来像往常一样锻炼身体,但半个小时后突然感觉胸闷、心前区疼痛,全身出汗,紧急送到医院后,进行心脏冠状动脉的急诊介入手术,造影发现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一个平常身体很“硬朗”的老人,怎么一下子就出现这些问题呢?
专家点评:夏季的清晨是一天里最安静凉爽的时间,许多老年人都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来健身运动,呼吸新鲜空气。但这个时段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间。因为此时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黏度上升,因此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和耗氧,心脑血管病人容易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卒中。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这段时间应尽量避免大运动量的活动,避免情绪急剧波动。另外,在炎热夏季一定要安排适当时间午睡,即使是短暂小憩,也会使身体得到舒缓,身体组织缺氧状态得以改善。
补水很重要 不渴也要喝
65岁的林老先生,近段时间早晨起床后,常感觉胸闷憋气。医生给他做了24小时心电监测,显示当时确有心肌缺血。但用了抗心绞痛药物后,未见明显改变。随后了解到,林老先生因为怕晚上起夜,晚饭后不敢喝水。根据他的一系列情况分析,医生初步诊断他很可能因夜间出现缺水,致血液浓缩,引起心肌缺血。医生建议他后半夜小便后饮凉白开200毫升左右。一个月后他又来复诊,说后半夜饮水后,起床后果然没有心绞痛了。但如果一夜睡到天亮,仍会发病。医生又建议他晚上临睡前喝一杯牛奶或水,之后林老先生的心绞痛基本上没有发生了。#p#副标题#e#
专家点评:对于患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每天适量饮水十分必要,特别是早晨起床应该饮用一大杯水,来补充夜晚的失水量。上午可以适当多喝水,不要等到口干舌燥时才去喝。夜间睡觉前也应适度饮水。心脑血管病人发病死亡,原因与出汗过多、未及时喝水、血液浓缩有关,所以患者不能跟普通人一样渴了才喝水,而应主动补水,标准以每日1500毫升尿为准,只要每日有1500毫升左右的尿量即表示人体内水分足够。
控制情绪 让内分泌有序 保障睡眠 让生物钟正常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纪求尚告诉记者,心血管功能对气温变化最为敏感,气温的骤然升高或降低,都会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许多人认为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而忽视夏季心脑血管病复发的危险性。其实,酷暑盛夏,心脑血管病发作导致心绞痛、心梗、脑卒中的并不少见。每年夏季当气温超过33℃,特别是天气持续闷湿时,病房心脑血管病人就会明显增多。
纪求尚主任提醒 老年人,特别是心脑血管病病人,虽然从临床来看,夏季并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但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即便是到了夏天也不能掉以轻心,相反,这些患者更要在生活上做到有规律。纪求尚主任认为,心脑血管病患者在夏季高温天气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同时,因为天热容易休息不好,这样人体的生物钟失调,内分泌处于紊乱状态,尤其过度疲劳状态下特别容易发生意外,所以要尽量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发生情绪异常等问题。应少吃肥、腻食物,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另外,适当喝水,及时补充血容量以保持血液黏稠度不至于太高。
“还有,空调综合征等病也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纪求尚主任说。开空调温度不要太低,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以25℃左右为宜;不应密闭门窗,可开点窗缝;也不宜使经常出入的房间温差过大,晚上可把空调保持到睡眠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