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求职」为什么毕业生难找工作?
在很多数据上都有显示2019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800万,不知道800万这个数字准不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只多不少。然而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多年轻学子找不到工作、中国大中小企业招不到人却是事实,为什么呢?两个原因: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对称。
1、信息不对称
随着传播媒介的优化,学生找工作的渠道和企业招聘渠道越来越多,我们不再局限于线上的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拉勾、猎聘,也不会只单一去参加校园双选会,网申,直播,夏令营,微信微博H5等新媒体,各种招聘方式层出不穷,学生会喜欢新鲜的方式,也喜欢企业文化前沿的公司,但说句实话,我们的大数据中,企业与大学生的匹配度并不高,这么多的企业,玩法,渠道,你让一个专业的HR都不一定理得清,而且事实上很多HR干脆还是老一套。何况是一个刚出社会的学生,对他来说太杂了,根本不知道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是有用的,哪个是好的企业,每个企业都千篇一律,这时候,传播口径好的,比如网易、腾讯、阿里等就容易脱颖而出,但这些企业需求又有多少?
这就是第一个原因,学生想知道的信息并不能清晰看到,企业传播的东西又到不了受众眼中。
2、供需不对称
这是最致命的原因,在我们HR中也称为“金字塔供需”,我们都知道学校按照学历来分分为:211、985等重点大学,一本,本科(二本与三本),专科。一个学校能否去校招,能否招到适合的学生,学历与专业的维度是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每年都有一大波高考生挤破头要进金字塔最顶端的211、985学校,但这部分学校需求人数恰恰是最少的。更为尴尬的事,占毕业生总人数20%不到的这部分211、985学生是每年60%甚至更多的大中小企业想要招聘的人群。其次,随着学历的逐年增长,研究生也成为了广大企业追捧的对象。而毕业人数仅有30%不到的企业想要招聘专科、普通本科学生,但恰恰是这部门需求最小的人群,每年的毕业人数是最多的。
反过来看学生,每个人都想进大企业,但是大企业的门槛就摆在那里,学历,专业,学分,语言,但还是有成千上万的应届生扑上去,成为那个通过率中的一份牺牲品。毕竟不可能人会觉得我生来低等,就应该去小企业,去薪资低的企业。
在这样的供需不对称下,不出类拔萃的学生,福利相对较低的企业,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不热衷品牌曝光的企业,就很难招聘到人了。
不要说学历与找工作无关、小学没毕业现在多富有这些话,创业致富永远是少数,学历对于一个应届生来说真的很重要。如果你属于那波拔尖的尖子生,你不可能找不到工作,除非是个人品德问题,而如果你属于本科、专科人群中的一员,你势必需要和大众一起挤破头去抢那几个为数不多的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