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在大公司工作就一定好吗?
不见得!
不要盲目的崇拜大公司的招牌,市场变化往往快得你无法招架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的时候就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还没有毕业就已经拿到了诺基亚的offer。要知道,在我毕业的那个年代,能拿到诺基亚的offer绝对是同龄人中的王者。
朋友也非常的拼搏,在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在诺基亚一路做到了中层管理。
诺基亚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朋友在公司关门拿到赔偿后,成为了全职主妇,带着两个娃,顺带做微商卖水果和UGG代购。
另一个同学,当年进的百度,那时候互联网才起步没多久,薪资待遇并不是太有吸引力。但随着BAT的发展壮大,同学的薪资翻了不知几倍,几年前她辞职把期权变现,实现财务自由,移民美国了。
可能一直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你们,无法想象BAT不是巨头的日子。但在那个2G-3G的时代,市场尚且瞬息万变,5G的来临,整个市场会经过怎样的洗牌,谁也无法预知。
从兴趣和能力出发,才能找到“好”工作
这么看来,选择行业,比选择企业更重要。
但谁也不是先知,谁也不能准确的预言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行业发展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去选择一份“好”工作呢?
什么叫好工作?
钱多事少离家近?高薪名企权力大?
我认为,一份好的工作必然是和你的兴趣相匹配的,并且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或者你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完成的,这样的工作,才会让你感到幸福有成就感。
但大部分人对于“好工作”的理解还停留在大企业光环、薪酬福利完善上面。虽然说在大型企业,你可以获得全面的培训看到更大的世界,对于应届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好的。
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每个人的能力是有上限的。
兴趣度越高,你在这个领域的潜能就越高,你付出的努力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兴趣度一般,你在这个领域再努力,可能也就只能到达平均水平,并且你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并不会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所以,我向来主张应届生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出发去找一份和自己匹配度最高的“好”工作,哪怕这份工作不是当下最热门的行业,但相信我,你只有在你自己擅长的、有兴趣的领域,才能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最怕你去复制别人的
我认识一个学姐,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但是由于父母认为,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并没有在学姐的兴趣上做更多地培养以及投入,一直让学姐以学习考试为主,大学毕业后学姐找到了一份让家人满意的工作。
但是日子久了,学姐在工作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越来越少,自己就像一颗螺丝钉,公司越大,越感觉自己摸不到核心。反而她在业余时间接些画插画的私活,更让她感觉有成就。
上次和学姐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告诉我她已经辞职了,准备花时间系统的学习一下插画方面的技巧,然后和朋友一起开个工作室。
她在给我展望对未来的规划时,眼神的笃定,措辞的激昂,让我一点也感觉不出裸辞带给她的生活压力。
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真正的找到自己生命真谛时的神采飞扬。
另一个朋友就没有学姐这么幸运了,在填鸭式的教学中,早早地就丢失了自己的兴趣特长。
高中文理分科时,因为数学老师称“文科出来都是拎包的”所以选了理科,但其实物理成绩很差;
大学选专业时,跟着大队伍选了当时的热门行业――计算机,但她其实是一个文艺女青年;
大学毕业也是循规蹈矩的顺着自己的专业去找工作,但作为一个女程序猿在职场的发展真的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她成家立业生了孩子之后,更多的重心也是放在了家庭。
女性,中年,程序猿,这3个标签集一身的她,时常跟我抱怨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迷茫。
跳槽,都是差不多的工作,更何况已经人到中年,做生不如做熟。
自己创业,但方向是什么,选择什么行业,到目前为止,完全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擅长点在哪里,可以说是完美地诠释了“中年人的灰暗岁月”。
每个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内心
公司附近的地铁因为是延长线,所以分为长短途。短途车的起点在光谷火车站,长途车会经过公司。我坐地铁下班回家的时候,总会坐到光谷火车站就先下车,然后等下一趟短途的地铁来了再上,这样就可以完美的找个位置坐下。
但这个小窍门并没有很多人知道,所以每次我从光谷火车站下车的时候,依然会看到大量的人涌进这辆长途的地铁车厢,然后被挤成肉饼。
就像人生一样,有时候你匆匆忙忙抢到了你以为的好机会,但其实你再等一等,可以遇见更好的。
考研还是求职?
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
大企业还是小企业?
热门行业还是本专业求职?
人生处处都是选择题,我们没有上帝视角,所以每个选择在当下都无法判断对错。他人的建议和走的路都只能作为参考。
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一条从自己的兴趣、从自己内心出发的路,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才会是一条能走的最好走的最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