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应届生的职业规划应该怎么做?
职前学院最近接触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文颖是今年的应届生,本科是工商管理专业,已经在去年秋招期间拿到了offer,目前在这家企业实习,做电话销售。但由于公司本身平台有限,于是产生了换工作的想法,想趁现在春招看看有没有和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机会。
聊天中得知,文颖想从事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原因居然是周围人的建议。(说实话,这个真是有点震惊到我了)
然鹅,当职前菌看了她的简历后,发现其中并没有任何和人力资源相关的校内校外实践经历,而人力资源是一个对专业和经验都要求比较高的工作。(0经验的同学一般只能从简历筛选和打面试电话做起)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我们都知道现在求职要做职业规划,从大二开始,学校也有各种职业规划的课程和比赛。
但职前菌也在很多职业规划大赛中看到很多同学借助各种模型认识了自己之后,却依然要往自己不擅长不适合的方向去走。就像前文中的文颖同学,看似目标明确,但其实这个目标并不是适合她的,甚至都不一定是她喜欢的。
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的同学是对自我的认知太过表面;有的同学是对外界世界缺乏了解。
菌菌今天将职前学院老师与文颖同学梳理职业方向的思路整理如下,希望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
Part 1
职业规划不要盲从他人的建议
我们听到父母让我们去考公的时候表现抗拒,但听到老师鼓励我们去考研的时候却趋之若鹜。
其实这两个建议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我们对待两个建议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我们总想把自己的人生活得不同于父辈那般平凡,但走过之后再回首,会发现,我们依然迷失在了人云亦云的新时代浪潮里,就像我们也没有把大学过得惊天动地一样。
而几年之后站在高处供你仰望的那个“金子”,必是在几年前就和你分道扬镳了的。
所以,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最怕的是你盲目听从其他人的建议,而这些其他人,可能自己根本没有职业经历,比如你同届的同学;或者他们只有很片面的职业经历,比如你的老师。
你真正应该去听的建议,应该来自视野更高更广的声音,比如工作几年后的学姐学长。
Part 2
确定自己内心想要的是什么
比如,有的同学会希望自己将来的职业“高薪酬,有上升空间。”但自己却天性胆小,性格内向。那么,当自己的愿景和自己的属性发生冲突时,自己在性格方面能做多少改变,能隐忍到什么地步?每个人的耐受性都是不一样,绝不是表决心那么简单。
职前菌有个朋友,性格敦厚内向,但也乐观开朗。原来是从事技术相关的工作,稳定也有成就感,但为了早日买房,辞职出来做一名销售。以为自己什么苦都不怕,但当压力真正来临的时候,却让他寝食难安,郁郁寡欢。
所以,你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自己想象中那么能吃“苦”。
我们应该做的是在专业基础上梳理下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理想的生活,确定合适的职业规划。
划重点:兴趣爱好很重要的。
Part 3
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
了解职场真实生活
在发现职业兴趣的这条路上,给大家推荐几种简单易操作的方法:
① 如果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就想想毕业后或者三年内理想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希望高薪?还是稳定?还是希望能有快速成长?
② 回想一下,过去有什么事情是让你觉得很骄傲,或者很享受的。
③ 你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哪些你学得很快并且非常有兴趣学?哪些学的很认真但总是很吃力而且掌握不好?
了解职场真实生活的方式可以是
① 和有经验的职场人士聊天,也可以多在后台和职前菌聊聊;
② 看一些行业发展的书籍,比如《激荡十年》等等;
③ 甚至是在知乎等类型的网站上看看各行业的工作体验,但看的时候要注意辨别水分和过于主观的言论。
记住,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我们一定要有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想法。
最后,文颖同学在职前学院老师的分析下,决定尝试一下和她的简历以及个人愿望契合度更高的工作――大型企业的管理培训生。
秋招季,也祝各位应届生把握天然的求职优势――应届生身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