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奇闻 >

1981年邓小平为何力排众议:不出任中共中央主席

   

1981年邓小平为何力排众议:不出任中共中央主席

作者: 更新时间:2020-08-16 12:20:58 阅读:

核心提示: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透露:"中央正在考虑再设立一个顾问委员会(名称还可以考虑),连同中央委员会,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这样就可以让大批原来在中央和国务院工作的老同志,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指导、监督和顾问的作用。同时,也便于使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更加精干,逐步实现年轻化。"1981年,华国锋辞职时,党内外一致要求邓小平出任党中央主席,甚至连一些外国领导人也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此种愿望。邓小平力排众议,推荐年轻的同志主持党和国家领导工作。

 

1981年邓小平为何力排众议:不出任中共中央主席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余玮、吴志菲,原题:解密:邓小平怎样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节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伴随着拨乱反正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展开,建国以来因历次运动遭受迫害的干部纷纷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由于从反右运动到"文革"结束持续了20年,原来的年轻人早已进入中年,中年人也变成了老年人。面对着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繁重使命,一方面,干部队伍严重老化,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因无位子,年轻干部又上不来。

 

1981年邓小平为何力排众议:不出任中共中央主席

 

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顺利完成新老干部交替,是从组织上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措施,新老交替的关键是要解决老同志占着位子的问题,而相当多的老干部又不愿交班。

上一篇: 50年杜鲁门为何令第七舰队阻止蒋介石“反攻大陆” 下一篇: 揭秘希特勒第一个愚蠢命令!放跑34万联军,为日后覆灭埋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