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幼儿防病小常识
夏季天气炎热,湿度较大,食物容易变质腐烂,细菌和病毒容易滋生、入侵人体。由于儿童免疫力低下,体温调节功能差,难以适应夏季高温环境,往往因贪食、贪饮、贪凉或被蚊虫叮咬而染上传染病。郑州市儿童医院的专家提醒:儿童要慎防夏季传染病。
●疟疾--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脾肿大,贫血为发病特征。常见的有间日疟和三日疟两种。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不规则,并常以惊厥代替寒战,表现出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恶心、呕吐、腹泻、四肢湿冷等血液循环不良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家长要引起重视。预防疟疾重在切断按蚊这个传播媒介要搞好卫生,消灭蚊子,避免人蚊接触,防止叮咬。
●菌痢--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与不洁饮食有关。预防菌痢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 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水果,不喝冷饮,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饭前便后洗手,对婴幼儿奶瓶等食具要定时消毒,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菌痢类型中最严重的是急性中毒性菌痢,多发生于2~7岁体质较好、平素健壮的儿童。常起病急骤,体温可达41℃~42℃,烦躁、嗜睡或反复抽风,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伤寒--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儿童伤寒病人可占总病例数的35%~60%,小儿伤寒临床表现不如成人伤寒典型,年龄愈小愈不典型。新生儿患伤寒时,肥达氏反应常呈阴性,故易被误诊。小儿伤寒多起病较急,持续发热,胃肠道症状明显,呕吐、腹泻多见。
●乙脑--防蚊是预防乙脑的根本性措施。要教育孩子莫贪凉,不在室外露宿,可采取多种方法驱蚊、避蚊,防止蚊虫叮咬。在7~9月份发现孩子有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嗜睡、颈项强直、高热不退、昏迷、抽风等症状,千万不可大意,要及时送医院救治。窗夏季蚊虫多、雨水多,蚊虫为传播媒介,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是一种由乙脑 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如治疗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或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预防乙脑,除了10岁以下儿童在疾病流行的前一个月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外,灭寒要搞好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养成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红眼病--是我们日常的俗称,临床称之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是夏季最易染上的眼科传染病。多由细菌感染或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发病急,潜伏期1~3天,早期症状是双眼瘙痒不适,有异物感、烧灼感,接着眼睛红、肿、痛,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怕光流泪、不敢睁眼,可伴发热、头痛。若分泌物多为眼屎则可能是细菌感染,若分泌物多为泪液,则大多为病毒感染。预防红眼病,要做到注意休息,勤洗手,不用手揉眼。少吃容易上火的食品。在疾病流行期要少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游乐场等。游泳前后滴一两滴抗菌、抗病毒类眼药水进行预防。
生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