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儿安全 >

夏季游泳切记安全

   

夏季游泳切记安全

作者: 更新时间:2020-07-24 14:55:48 阅读:
aaa="469437" >

悲剧接连发生!继4月8日下午汕尾陆丰市碣石镇3名中学生溺水死亡之后,4月9日晚,陆丰市南塘镇又有4名小学生溺水死亡。10日上午,陆丰市教育部门召开全市各中小学校校长会议,要求各中小学校要吸取深刻教训,举一反三,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同时发出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并通过各种媒体广泛进行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摘自南方日报《悲剧!陆丰两天发生2宗溺水事故7名学生死亡》)

炎热的夏天来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同学们一定想到游泳。游泳虽能锻炼身体、增长体质,但也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每年因游泳而出现的险情不可忽视。中小学生要注意掌握以下安全知识:

1、不要在游泳池四周打闹。游泳池的四周大多是瓷砖地面,游泳的人在上面来回走动,留下了许多水,因此地面很滑。孩子们好动,常在上面跑着追逐打闹,一旦摔倒,就会出现危险。

2、切勿倒着身子跳水。有的孩子喜欢在池边倒着身子跳水,认为很刺激,但殊不知这里面隐藏着险情。孩子倒着身子跳水,身体稍微一斜,下巴很容易碰到池边被磕破。有的孩子则头朝下扎,认为很好玩;可有的游泳池水不深,为此头触池底碰破头者时有发生,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3.热身运动要做足。孩子初学游泳,心存恐慌,加上水凉,泡在水里时间一长,就有可能抽筋。这个时候家长与孩子都不要太过紧张,要立即让孩子停止游泳,仰面浮在水面上。有效地防止抽筋的方法之一是在游泳前做好准备工作,头、颈、双肩、腰腿、手、脚的关节都要活动开。

4.不让孩子离开家长的视线。孩子年龄过小,对安全少有概念。所以孩子游泳时,家长必须随时留意,以确保孩子的安全。即使孩子学会了游泳,或者所在的区域看起来比较安全,家长还是最好时时将视线放在孩子身上,这样,才能在察觉到情况不妙时立即采取行动。

5.不到江河湖海和水库游泳。不让孩子到江、河、湖、海及水库里游泳,这些地方的水看似平静,可是由于水下暗藏漩涡,一入水中便有可能被漩涡卷走。

 

6.告知孩子不要盲目去深水区探险。安全的水深,应该在脚触池底站稳后,水面平齐孩子的胸口位置。告诉孩子遇事不要惊慌失措,迅速站直后把头露出来呼吸即可。可以带他去深水区试一试“站不稳”、“难露头”的感觉,晓之以利害,同时也打消他对“深水区”的好奇心。

7.选择救生人员配备齐全的游泳馆或泳池。对初学游泳的孩子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家长可把孩子带到救生员所在的“瞭望塔”上去,与救生员攀谈一番。一方面,这可以给胆小怕事不敢下水的孩子“壮胆”,另一方面,也是增强救生员责任心的有效方式之一。

8.海边游泳要留心涨潮讯号。这里有一个非常简便实用的方法:到达海滨浴场之后别忙着下水,可先打听,附近一般在几点钟涨潮——应该让乐而忘返的孩子,赶在这一时间之前离开游泳的区域,回撤到安全地带。

9.对孩子反复宣讲培训救生技能。几个孩子一同下水,有一个出现水下抽筋或被水草缠住的情况,其他人应当怎么实施救助?发现同伴呼吸暂停,应该怎样帮其清理口鼻中的淤泥并作人工呼吸?所有这些技能,都要末雨绸缪,经过严格培训。

自己不慎落水时:

1.如果你不习水性,应迅速把头向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不能将手上举或挣扎,以免使身体下沉。

2.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它会产生一定的浮力,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3.假如周围有木板,应赶快抓住,借用木板的浮力使自己的身体尽量往上浮。

4.如果有人跳水相救,千万不可死死抱住救助者不放。而应尽量放松,配合救助者把你带到岸边。

5.游泳发生抽筋时,如果离岸很近,应立即出水,到岸上进行按摩;如果离岸较远,可采取仰游姿式,仰浮在水面上尽量对抽筋的肢体进行牵引、按摩,以求缓解;如果自行救治不见效,就应尽量利用未抽筋的肢体划水靠岸。

6.游泳遇到水草时,应以仰泳的姿式从原路游回。万一被水草缠住,不要乱蹦乱蹬,应仰浮在水面上.一手划水,一手解开水草,然后仰泳从原路游回。

7.游泳时陷入漩涡,可以吸气后潜入水下,并用力向外游,待游出漩涡中心再浮出水面。

8.游泳时如果出现体力不支、过度疲劳的情况,应停止游动,仰浮在水面上恢复体力,待体力恢复后及时返回岸上。

其他人落水时,切勿这样做:

1.勿手拉手施救。因为溺水者力大无比,稍不留神就会被其拉下水。

2.不能入水施救。中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入水营救溺水者,千万不能下水救人,救援的第一要务是保证自身安全。

可以这样做:

1.碰到有人溺水时,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如果有多个同伴在一起的话,可派出一人去寻找成人的帮助。

2.高年级同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除了呼叫大人外,还可以这样做:寻找竹竿、树枝,俯身趴下来,慢慢将溺水者拉上岸;在周边寻找漂浮物、竹竿,或用衣服打绳结抛向溺水者。

上一篇: 春夏校园防火安全提示 下一篇: 校园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