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交友,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的“童年时代有两个世界”,一是父母和儿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是同伴的世界。同伴群体对儿童的发展,起着与父母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儿童行为心理揭秘纪录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有一对好朋友的表现,引发了孩子之间“毒友谊”的讨论。
于子烁是一个聪明独立、有主见的男孩,但是他却有很多的问题:撒谎、作弊、欺负女孩、无视规则等等。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好朋友熙仔也出现了相同的问题
因不满昂米诺的色彩填涂,于子烁不断指责昂米诺,并攻击米诺人丑,熙仔看到后,也跟着指责米诺,将米诺气得嚎啕大哭。
在扔骰子得糖果的游戏中,于子烁为了赢得更多的糖果,开始作弊,在子烁的指导下,熙仔也参与了作弊,并和于子烁一起撒谎隐瞒。
因为嫉妒一诺被指定为小队长,于子烁就联合熙仔去捉弄一诺。
整个过程中,熙仔就像一个小“跟屁虫”,不但模仿于子烁的行为,还非常听从于子烁的指挥。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孩子的模仿能力这么强,万一我家的孩子也交到这样的“坏朋友”,怎么办呢?
同伴之间的相处,会带来1+1>2的效果
《隐秘的角落》中,虽然原生家庭的影响,让朱朝阳有一点黑暗,但是最终撕裂他的善良,将其一步步诱入深渊的,正是严良和普普的友谊。
他们对自己的关心,让朱朝阳感动得一塌糊涂。为了友谊,他一步一步帮助严良普普谋划,无法回头。
美国心理学教授盖理·莱德指出,孩子早在6个月左右开始,就会接受到朋友对他的影响,出现模仿行为。3-6岁的孩子,内心的规则秩序还未建立牢固,非常容易受同伴影响。
他们无法分辨好坏,只会一味地模仿同伴的行为,
随着孩子长大,孩子的世界出现了自己的社交秩序和规则。
有的孩子出现了弱肉强食的意识,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不惜打压他人。
明知这些行为不对,但是出于好玩、挑战、或者获取他人的认可,孩子就会去模仿别人,出现错误的行为。
还有的孩子,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排斥,只好委屈求全,事事讨好。
于是当孩子进入6岁之后,孩子在“毒友谊”的影响下,“变坏”的趋势越加严重,尤其是到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孩子会被“友谊”控制,开始抽烟喝酒、打架逃课,成为了“坏小孩”。
曾国藩曾说: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毒友谊”会将孩子一步步诱入深渊,无法回头。
在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中,艾琳伦纳德博士总结了“毒友谊”的几个特征:
孩子经常不开心甚至哭泣
自信心萎靡
对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讨好朋友
厌恶自己一旦孩子出现以上表现,说明,孩子很可能陷入了“毒友谊”中,家长务必要引起注意,及时给予孩子引导和疏解。
孩子还小,对于友谊的判断力还没有那么强,有的时候他会认为这是一种“哥们义气”,所以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教会孩子判断什么是“毒友谊”,同时引导孩子建立正常的友谊关系。
1、让孩子知道,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真正的友谊的基础,应该是互相尊重,彼此欣赏。
在这段友谊中,你会感觉相处的非常舒服,你们可以互相倾诉、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在失意的时候,给予你温暖和鼓励,在你得意的时候,给予你最好的赞扬和欣赏,友谊是彼此成就,而非彼此伤害!
2、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
家长不但要多关注孩子的情况,也要多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
对于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不要过多的强制干涉,而是应该多用侧面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朋友。
从小就多关心孩子,多和孩子交流他与朋友的相处情况,可以适当地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中做客,观察孩子和朋友的相处情况等等。
3、底线很重要,家长要把握好
孩子心思单纯善良,有的时候为了所谓的义气友谊,就会一忍再忍,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把握好交朋友的原则和底线。
必要的时候,就介入其中,将孩子和“毒友谊”切断。我们要让孩子懂得,在友谊中,也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损伤他人的利益,但是也不能伤害自己。
4、必要时切断“毒友谊”
该介入的时候,家长就要果断地介入。减少孩子和“坏朋友”的接触,引导孩子建立全新的社交圈,帮助孩子自然而然地和“坏朋友”渐行渐远。
其实,友情社交是很复杂的,但是当孩子还没有明确的判断力时,家长就要站出来,引导孩子,远离“毒友谊”,收获真正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