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设计菜谱、让机器人做饭……中国“吃货”会买账吗?
如今,不止洗碗有洗碗机,连做菜这件事人们也能让机器代劳——各种价位和功能的炒菜机早已能够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买到。而有消息称,人工智能还要尝试研发菜谱,尽管并不是所有“AI菜谱”都好吃。
近日,一种人工智能一直在研究食谱,并自学如何做出有趣的新馅饼食谱——包括苏格兰鸡蛋馅饼和一种馅料是沙拉的馅饼。
馅饼是英国人喜爱的食物,猪肉派、鸡肉蘑菇派、水果馅饼、苹果派等都经常出现在英国人的餐桌上。
早在十一世纪,各城镇就以鲱鱼派向国王缴纳赋税。关于1429年亨利六世加冕仪式的记载中提到了“孔雀馅饼”,而1465年为庆祝新的约克大主教就任举行的盛宴则让客人们饱餐了5500只鹿肉馅饼。
每年,英国人还会举办世界馅饼锦标赛,来自世界各地的糕点爱好者都会纷纷前往参赛。
由于方便携带又保留了馅料的美味,不仅富人能够享用,穷人也能将馅饼作为制作简易的果腹食物,因此馅饼在英国有着悠久历史。
这种能够研究馅饼菜谱的人工智能算法与一家总部位于苏塞克斯的馅饼制造商合作,已经制作出数千种食谱,其中5种已被选中投入生产,并将上市销售。
这种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是在现有的食谱中寻找模式,然后根据它学到的知识尝试自己制作。
虽然它提出的一些早期食谱可能不那么令人垂涎欲滴,但只要稍加指导,它很快就掌握了烹饪新馅饼概念的窍门。该实验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为小企业提供新的见解,并帮助他们设计出可以推向市场的新产品。
这种烹饪人工智能是数字商业借贷平台Esme Loans和苏塞克斯派生产商Piglet's Pantry合作开发的,旨在展示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潜力,帮助将新产品推向市场。
这种人工智能所制造的食谱是基于数千种现有的英国特有的馅饼食谱——总计近100万字符的文本——从这些食谱中,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发明数千种新的馅饼食谱。
经过一些改进,五种新的馅饼配方被选中用于生产——包括一个螺旋蔬菜派,一个苏格兰鸡蛋派和一个梨和黑莓的意大利水果派。《每日邮报》的记者尝试了人工智能的“螺旋蔬菜派”,并表示它们很美味。
Esme Loans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营销长洛维特(Veronika Lovett)说:“我们能够提供出结果的速度和数量都非常出色。”
她补充说:“来自人工智能模型的建议是有用和相关的。”
Piglet's Pantry创始人乔安娜•亨特(Joanna Hunter)说:“食品生产中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最终的结果非常棒。”
“我一直对尝试新事物很感兴趣,对探索未来新技术的可能性也很兴奋。”
这种人工智能模型是使用无监督文本生成语言模型GPT-2构建的。GPT-2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建的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 AI构建,该公司此前曾证明人工智能也可以撰写新闻文章。
当给定足够多的特定类型的例子时——无论是新闻报道、Reddit评论还是馅饼食谱——人工智能就可以轻松地生成自己的版本,而无需经过训练。它通过在提供给它的示例文本中查找模式和结构来实现这一点。
该算法被编程为每次生成30个新食谱。一开始,写菜谱的人工智能提出了一些令人不快的建议,还有一些似乎是故意搞笑的烹饪指导。这些建议包括“让你的素食者或纯素食厨师用平底锅来烹饪鱼,放入刚好能盖住鱼的水”,以及“让你的鱼贩用适合平底锅大小的贝壳来烹饪鱼”。
这些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人工智能是如何学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句子听起来就像出现在烹饪书中一样,即使它们并不完全有意义。
与此类似,该模型的第一代产品中有一种名为“filo-top fish pie”的配方,要求将番茄、对虾和帕尔马干酪“放入捣碎机中,留下粘稠的糊状物”,这种做法不太可能做出能够受人欢迎的馅料。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能够设计新品馅饼的人工智能有望在英国大受欢迎。不过,这种人工智能在中国也能行得通吗?
AI做饭,能在中国推广吗?
目前,可以用于烹饪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已经有很多。日本工程师发明了能制作饭团和寿司的机器人,加州帕萨迪纳市的Caliburger餐厅研发了可以制作汉堡的机器人,华盛顿的威尔金森烘焙公司展示了自动面包机,LG推出了精酿啤酒机,东京大学学生开发配备自动早餐系统的早餐机器人“Loraine”,快乐柠檬在上海推出自动调配奶茶的机器人……
不过,对于让人工智能来设计菜谱或是炒菜,许多中国网友都表示,这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或许行得通,但在中国这个“美食大国”却似乎有点班门弄斧。
有网友表示,中餐吃的是厨师的手艺,每个厨师的成分配比和火候选择都不同,都靠个人经验,中间的模糊因素太多。
而中餐菜谱中常见的“放适量盐”、“放少许酱油”等说法不仅会把机器搞懵,很多下厨的新手也大伤脑筋。不过,对此,也有不少人指出成分配比和火候都是可以量化的,甚至进行动态微调也是理论上可行的。
在知乎上,就有网友@于易莲 表示,自己买了个厨房多功能炒菜机器人,能同时做四个菜,而且会300多种做法,30分钟内出锅,十分省事。
还有网友认为,吃饭的感觉里很重要的就是“人情味”,还有所谓菜刚出锅时热气腾腾的“镬气”,这并不是机器能简单给予的。
不过,也另有看法称,撇除这些心理因素,一种可以标准化的做菜机器流程具有商业价值,在这个许多年轻人都不自己做饭的时代也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唯一问题就是要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
而对于让AI来设计菜式,不少人认为中餐博大精深,已经有八大菜系、数千道菜式,饱经时间检验,没必要再让AI来设计。
不过,若是以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不同口味“网红雪糕”的流行度来看,人们对于新口味的接受度或许也没有那么低。
未来的设计菜谱、烹饪能交给机器人和AI吗?各位怎么看?
本文来自: 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