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成年后却成历史反面教材的四大名人
历史上有很多非常有名的人物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更是从小贯穿在我们的脑海里,然后这些人成年后,却成为了十足的恶人,实在事令人唏嘘。
谁知盘中餐的李绅:
说起李绅,大家可能非常陌生,但是听到《悯农》这首诗的时候,大家可能就非常熟悉了,没错,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名篇的作者,这首诗教会了许许多多的年纪小的孩子们不要去浪费粮食。
然而这位我们看似一个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的人物,当官之后,他成了有名的贪官,压榨百姓,民不聊生, 李绅在当官前,切实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但金钱会使人堕落,并且在官场之中,身不由己,李绅迷失了自己。有一句话说得好,没钱还能凑活着活,有钱就得烧坏了。李绅没能坚守住本心,堕落在金钱与享受之中。他治下的百姓民生凋敝,冤假错案不断,百姓为了求生,只得纷纷出逃。
凿壁偷光的匡衡
匡衡,如果大家不知道是谁,那么我们一定知道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小时候因为穷,买不起蜡烛和油灯,只好凿壁借助邻居的灯光,努力读书,发奋图强,老师们和家长们经常拿匡衡来告诫孩子们要好好学习,要认真刻苦,不能够偷懒,匡衡的认真学习确实帮他长大后考取了功名,因才学出众,成为汉元帝的左膀右臂,封为安乐侯。
然而这位出身草根的人,最终还是忘记了自己的出身,当官后即便他已经有了31万亩的封地,依旧利用职务之便扩充了4万亩,实乃贪得无厌。
“凿壁偷光”本是为了激励人们要爱学习,被世人所接受,但这种“薅羊毛”的行为却是建立在毁坏墙壁,破坏别人财产的基础上,本质上就是一种占小便宜的行为,少年偷光,长大光偷,所以从小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个人的成长尤为重要。
孔融,大家应该都非常清楚,因为从小知道将最大的梨让给别人,而为世人称颂,中华文化讲究谦让与和善,梨也代表着利益,孔融能够将梨让给自己的哥哥与弟弟,展现出自己大度且和善的一面,为世人传为典范。
可长大后的孔融观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晚年间提出“父母无恩论”,他认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分开的,母亲就只是暂时存放孩子的物品,孩子一旦出生之后,两人之间就没有任何的关系了。东汉时期极其注重孝道,这与他一直以来推崇的孝道相背离,作为汉末诸侯之一的孔融,竟让曹操以一个不孝的罪名杀害。
司马光,大多人听到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年幼砸缸的故事,稍有历史知识的是因为《资治通鉴》这本编年体史书。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说的是一次司马光的小伙伴掉进了缸里,年纪尚小的他却沉着冷静,聪明善良。没有慌张也没有坐视不理,急中生智,拿起一块石头砸缸救出了小伙伴。用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们碰到事不要慌,而是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然后长大后的司马光却更像是一个不知变通的书呆子,全无少年时的机智变通,他明明清楚王安石的变法有可取之处。却偏要对着干,全面废除王安石变化,成了大宋王朝的掘墓人。不光废除,还在掌权之后开始了对变法的全面打压,从朝廷大臣到平民女子。为了所谓的和平,将辛苦夺来的西夏之地拱手相让,重用听他话的奸臣比如蔡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