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痛苦的方法,是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这句话帮助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成为20世纪的一个奇迹。因为在纳粹时期,他被关在号称“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在那里他通过这句话找到了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才承受住那炼狱般的痛苦。
弗兰克尔的经历,让我想到电影《飓风》中的拳王鲁本•卡特的经历,这个含冤入狱、被判终身监禁的鲁本,也是在绝境中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最后才有机会沉冤昭雪。
那么,他们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呢?
今天的文章,我就结合电影《飓风》和弗兰克尔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来说说逆境中我们该怎样活下去。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开篇说到:“人生苦难重重。”
这句话不仅道出了苦难的必然性,还说明了苦难的彻底性。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遭遇痛苦,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电影《飓风》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讲述的是出生于贫困家庭的鲁本,幼年时嫉恶如仇,与当地的白人警察结怨。后来,凭借出色的身手,名震拳坛,绰号“飓风”。正当他的生活进入美满轨道时,当地酒吧的一起杀人案彻底毁了他的生活,他被白人警察陷害,被判终身监禁。在狱中,鲁本通过写作来自救,且他的自传出版了。后来,一个黑人小伙拉撒在旧书市无意间淘到了鲁本的自传《第十六回合》,随着他对鲁本的故事产生兴趣,鲁本也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最后,在拉撒等人的帮助下,鲁本重新获得了自由。
这是一部监狱片,也是一部有关种族歧视的电影,但今天我想谈的是苦难本身。
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困境或苦难,关键是我们要如何应对。
有人可能会说,弗兰克尔被关在集中营,以及鲁本被关在监狱这样的经历太极端,很少有人能真正遇到。
是的,极端的不幸事件,不是谁都会遭遇,但我想说的是,那些在极端逆境中的人都可以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我们普通人在遇到困难时就更不该轻言放弃,积极面对才是正确的选择。
影片中的鲁本,一共入狱三次,累计时间长达16年。
他在十一岁时因遭遇白人老头欺负,出于正当防卫用小刀扎伤对方,结果被白人老头反咬一口,说他企图偷手表。
当地的白人警察对黑人一向没有好感,说“黑鬼都是坏蛋”,于是认定鲁本有罪,把他关在少年感化院。八年后,鲁本从那里逃出来,后来参军入伍,成为荣誉军官回乡,当地的警察得知鲁本回来后,没有忘记多年前的案底,又把他抓回坐牢。
第二次入狱后,鲁本对未来充满信心,他没有浪费时间,选择多读书,多锻炼,就这样,他充实地度过了狱中生活。
但是,苦难并没有结束,鲁本因杀人罪(被人诬陷)被判终身监禁,第三次入狱。
面对没有尽头的牢狱生涯,鲁本的内心有恐惧、自责、绝望、无助,以及脆弱,最后,他选择了“接受”,于是开始写作,研究自己的案子,用内心的希望作为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但是,当两次上诉被判失败后,鲁本陷入了绝望,他提出和妻子离婚,自己准备老死狱中。
这样的绝望心境,和弗兰克尔在集中营收容阶段的经历非常相似。
在收容阶段,囚徒们的内心是惊恐的,而且是极度惊恐。当运送他们的火车在“奥斯维辛”这个站牌停下时,刹那间,每个人都心跳骤停。因为“奥斯维辛”代表着毒气室、焚烧炉和大屠杀,他们早有耳闻。这时的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经历了第一次生死攸关的判决,他以“幸存者”的身份站在澡堂前厅等待着洗澡,内心还是惶恐不安。当看到真正的水从喷头流出时,他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在那个绝望的境地,几乎每个人都动过自杀的念头,但自杀没有任何意义。因而,囚徒们在恐慌的第一阶段就已经不再惧怕死亡。尽管如此,求生的本能还起着作用。
弗兰克尔学到了掌握活下来的唯一办法:看上去能干活,就是每天刮脸,显出年轻和红润的脸色,挺直腰板站立,精神抖擞地干活。
与弗兰克尔不同,鲁本再次燃起活下来的希望是他人给予的关爱和帮助,也就是拉撒等人的出现。
正如鲁本说的:“仇恨让我入狱,爱让我重见天日。”
影片中的鲁本,因为结识拉撒,内心的希望之光重新燃起。
除了拉撒要帮助鲁本外,帮助拉撒的那些加拿大白人也加入进来,这给鲁本带来莫大的鼓励。更重要的是,鲁本找到了活下来的理由,那就是爱。
爱,与肤色无关,与国籍无关。
鲁本因白人警察的刁难,对所有白人充满仇恨,后来狱友告诉他,不是所有白人都是坏人,加上他接触的那些白人,自愿帮助他,还特意搬到监狱旁边给他鼓励,“你不出狱,我们就不走”、“我们要带你回家”,让他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与此同时,鲁本也消除了内心对白人的仇恨。
爱,对于鲁本来说,就是希望、未来,更是他活下去的理由。
和鲁本一样,弗兰克尔在集中营找到活下去的理由也是爱。
弗兰克尔心中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自己的妻子,内心充满思念,他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和爱妻重逢。他深刻理解到,爱一个人可以远远超过爱她的肉体本身。爱在精神和内心方面具有深刻含义,无论伴侣是否在场,是否健在,他都可以选择爱下去。
可见,爱,是困境中的人活下去的理由,也是他们走出痛苦的方法,更是我们找到生命意义的途径。
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三种寻找生命意义的途径,分别是爱、工作或事业,以及忍受痛苦。
对于爱,前面已经阐释过;工作或事业,这个很容易理解,不再赘述;关于忍受痛苦,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其一,认清痛苦不可避免的现实,然后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忍受痛苦。
就像影片中的鲁本,在第二次入狱时,选择用读书和锻炼的方式来积极应对内心的痛苦;在第三次入狱时,学会用爱来化解心中的仇恨,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动力。
弗兰克尔经更不用说,他成为幸存者本身,就是在证明积极应对痛苦的活生生例子。
其二,承受痛苦的过程,就是在活出生命的意义。
有关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不是从其普遍性来探讨的,而是从其特殊性来阐释的,因为他认为,特定时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意义。
围绕痛苦本身,我们可以从中发掘出自身的潜能,而这就是每个人独特的生命意义。
影片中的鲁本,在狱中明白,写作可以成为一种武器;消除外在需求,才能拥有自由;化解心中的恨,爱自然涌入;弗兰克尔在集中营中,也通过忍受痛苦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意义。
可见,即使是处于绝境的无助受害人,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
这里要说一下,苦难并不是生命意义的必需品。如果苦难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其三,无论处境如何,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
其实,关于痛苦,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配得上这份痛苦,那是一种真正的内在升华,即一种选择的自由。
这种精神的自由,谁也无法夺走,它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目的、有意义。
就像影片中的鲁本,在第三次入狱后,他选择过宁愿禁闭90天也不肯穿囚服;选择过想方设法为自己辩护;选择过放弃自己的未来;还选择为自己的自由而活,这个过程不仅展现了选择的自由,还蕴含着只有积极选择才能把个人悲剧转化为胜利。
电影《飓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自由而战的鲁本,还看到了跨越国界和肤色的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在面对无法改变的苦难时,选择积极应对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而这也是在集中营中经历和超越痛苦的弗兰克尔,帮助我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
面对苦难,愿我们都能做一个积极乐观者,因为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