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习惯 >

小心,你的鼓励可能伤到孩子

   

小心,你的鼓励可能伤到孩子

作者: 更新时间:2020-07-18 14:50:37 阅读:

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什么你的鼓励没有用?

小心,你的鼓励可能伤到孩子

giphy.com

常见的鼓励一:空洞的鼓励

家长的话是「你可以的,加油!」,背后是对成功结果的期待,而不是对孩子能力的鼓励。

孩子听到可能是「这真的很难,我做不到,可爸爸 / 妈妈却一直告诉我,我可以。如果我没办法实现目标,一定会让他们失望,证明我很差劲!

对孩子有高期待,希望他成功,无可厚非。但当孩子遭遇困难时,如果我们没有觉察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就可能帮倒忙,出现越鼓励越放弃的情况。

到这儿,你肯定知道了,不要光和孩子说「你可以的」,却不告诉他「可以」的原因。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合理认知

小心,你的鼓励可能伤到孩子

giphy.com

常见的鼓励二:无法感受到安全感

家长的话「再试试,你是安全的!」,其实是否定了孩子的恐惧情绪。

孩子「不敢」底下的感受是「我好怕会摔下去,我说了很害怕,妈妈还说是安全的,还要逼我去冒险,我要疯了。」

恐惧情绪是真实的,在家长看来很小的事,在孩子眼里真的能让他们感到恐惧。朋友分享过她孩子第一次学游泳时,眼睛一碰到水就大叫,好像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让人哭笑不得。

但对于初次接触游泳的孩子来说,眼睛进水真的是一件天大的事。这时候,如果仅仅告诉孩子「这是小事,这很安全」就等于否认了孩子的恐惧情绪,会让他们更加害怕

小心,你的鼓励可能伤到孩子

giphy.com

常见的鼓励三:你以为的简单

家长的话「很简单的,你看大家都做得到」,这话其实是看重结果,而忽略了孩子面临的困难。

孩子不愿意继续的冰山下,真实感受是「明明就很难,我错了好几次了,爸爸妈妈还说简单,肯定是我太笨了,我做不到,我不要做了。」

每个人对于「简单」的定义不同。大人的简单,对孩子来说,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会让他们沮丧,或者怀疑自己。

大家看,隐藏在行为下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而感受才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 艾利斯创建了一个经典模型:情绪 ABC 理论(A 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而 B 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 A 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 代表结果即情绪(Consequences))。

小心,你的鼓励可能伤到孩子

giphy.com

不合理的鼓励,给孩子带来的后果 

一、让孩子形成不合理认知

家长鼓励孩子时,很可能会产生愤怒、生气、焦虑的情绪,这容易让孩子错误归因,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也不敢告诉爸爸妈妈,担心爸爸妈妈认为他胆小、愚笨。

这种不合理认知,会影响孩子的抗逆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挫折时,感到害怕和恐惧,甚至产生非合理的极度紧张情绪

小心,你的鼓励可能伤到孩子

giphy.com

二、影响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孩子性格发展

不恰当的鼓励,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孩子是否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务。

因为家长和孩子的认知差异,孩子会怀疑:是自己能力不足,所以不能完成这个「安全」或者「简单」的任务。

正确的鼓励该怎么做?

一、看见和肯定孩子的负面情绪

小心,你的鼓励可能伤到孩子

giphy.com

二、问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搭建脚手架

小心,你的鼓励可能伤到孩子

giphy.com

三、鼓励孩子努力和尝试,而不是关注成果

鼓励孩子时,少和孩子说「你一定行的!」这种「关注结果」的话,可以多和孩子说「关注过程」的话。比如:「我看到你很努力 / 认真 / 专心地尝试过好几次了,你需要我的帮忙吗?」。

多鼓励孩子去尝试,而不是聚焦在能不能做到。比如:「你刚才堆积木很专注,所以成功了。我们再来试试,专心地慢慢堆。」

「攀爬的确很累人,你却一直都在坚持,妈妈为你的坚持和努力感到骄傲。要不要妈妈在后面推你一下,我们再努力试试看?」

在平时教育中,多向孩子传达出「成功不仅仅看结果」,「愿意尝试、尽力去做,其实也是一种成功」。那孩子慢慢也会形成这种认知,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不断提升。

这种思维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它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Carol Dweck 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指的是人对自我能力的相信和肯定—— 相信自己的能力是能够不断提升的

鼓励孩子的核心要点是什么?其实就是自然走心,也不用担心那么多条条框框。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感受他的感受,体验他的体验。你就能看到他努力的过程和细节。你鼓励他的表情、肢体语言和动作都会自然浮现。

如果家长想送孩子一样礼物,最好的应该是让孩子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怎么做到?支持、理解和爱。而这些,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有能力做到。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会员 叶壮审核

Birdy

内容:王爷

上一篇: 宝宝说话晚要不要紧?这 1 招帮助宝宝早开口 下一篇: 胃部分切除术后,饮食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