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习惯 >

别再对孩子说「我数到三」了!

   

别再对孩子说「我数到三」了!

作者: 更新时间:2020-07-18 14:49:58 阅读:

饭桌上。

孩子嘴里的饭,似乎含了一个世纪那么久。

他不嚼不咽,东张西望。

你有点急,好好的哄劝,无用。

「我数到三下,必须咽了。3,2,1。」

孩子偷偷瞥你,赶紧动了动嘴巴,抢在嗓音结束前咽了进去。

这个情景真是再熟悉不过了,说到对付不听话的磨蹭娃,家长们大多数都会用到这一招——数到三。

多数时只要数到三,孩子都会「乖乖」收敛起自己的行为。可家长们会渐渐发现,这招越到后来越难用,有时只有数到最后一个数才奏效,等娃长大会讨价还价,还会跟你要求「数到 10 行么」。

到底数到三的教育方法是不是真的有效呢?为什么我们数到三了下次孩子还是会不听话?

来听听儿童心理咨询师秦楠老师是怎么说。

为什么我们热衷于「数到三」?

别再对孩子说「我数到三」了!

说到为什么用这招,大多数家长都表示真的是必不得已。

事实是这样么?

回头想想,通常我们在用这招对付孩子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做什么出格或很危险的举动,只是家长们觉得「不听话很头疼」,想通过一个简单的「命令」来结束孩子现在头疼的行为。

所以说到底,咱关注的只是孩子的行为,利用这个方法,简单停止了行为。

数到三,快速解决问题,是一种看起来付出和回报比最合适、最省心的方法。

「数到三」有效?其实孩子只是怕你

那是什么让它有效呢?既然有效,为什么会越来越不奏效呢?

第一次孩子在听见「数到三」的时候,大多都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而「数到三」的后面,是紧接而来的「惩罚」(体罚、责骂、粗暴的行为干预或后果承担)。

于是,等孩子被惩罚后再听到,会联想起来上一次的经历,为了避免被再次惩罚,于是选择妥协。

所以,面对家长「数到三」的时候,宝宝听见的并不只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与数字同时传递出去的情绪——恐惧。

孩子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停止行为,而是出于本能的恐惧听从了你的建议或者命令。

这种妥协看起来有效,但并不是出于对规则、规矩本身的理解,根本问题并不能解决。

为什么不建议家长总是「数到三」?

我们会经常说,不建议打骂孩子,数到三相比体罚和吼叫,虽然显得温柔和「合理」很多,但其实也有很大的弊端。

弊端一:无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

就好比孩子不吃饭,倒数三虽然让终于他吃了下去,但只是迫于妈妈的压力,并不是真的觉得自己需要吃下去,到了下一次依旧继续,直至等到「倒数三」的最后通牒。

弊端二:不给孩子表达机会,亲子沟通越来越难

家长并没有问孩子为什么想这样,孩子也没有机会去表达(到最后会习惯于不表达),没有双向沟通,只有单向命令,长期如此,亲子沟通会越来越困难。

弊端三:失去选择权,阻碍了孩子自我潜能发展

长期使用倒数三来进行约束和交流, 命令与威胁会让孩子只关于「服从」, 只会关注结果是什么,而放弃了在过程中的选择权利。让孩子变得更没有主见,容易依赖他人,而且自控力差不易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几招比「数到三」更好用

别再对孩子说「我数到三」了!

既然「数到三」后遗症这么多,再碰到同样的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

「肯定情绪」和「给出选择」。

使用场景一:孩子不听话有情绪时

自己家孩子抢走别人家娃的玩具,眼看俩人就打了起来。

以前处理:怎么能动别人东西呢?我数到三,快点还给人家!

建议处理:

这一招适合给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宝宝使用,充分被尊重的意见和被接受的情绪,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

使用场景二:孩子磨磨蹭蹭时

要出门去打疫苗,宝宝怎么都不走,来来回回说了好几次。

以前处理:快点你给我把鞋子穿上!我数到三,不穿你就自己在家!

建议处理:

孩子磨蹭大多是情绪原因,在肯定孩子的情绪后给出多个选择,把不愉快的事情,变成愉快的选择。

:秦楠

:老丁

「妈妈」。



上一篇: 618 买了一堆玩具绘本,宝宝真的能变聪明吗? 下一篇: 「把屎把尿」引发 4 种不良后果,看完再也不想给孩子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