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不合群?3步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拥有“好人缘”
俗话说“独木难支”,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具有善于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社交能力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存工具。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占15%,而交际能力占85%。”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是孩子智力发展、健康成长、情商培养的需要,更是他们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品质。
2岁半左右的孩子,开始从依赖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逐渐表现出喜欢结交朋友,更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这说明孩子开始进入“社交敏感期”了。
幼儿时期的人际交往技能和状况也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不能忽视早期社交对孩子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孩子真的是“人见人爱”,人缘好的不得了,有的孩子却总是形单影只,很难融入其他孩子的圈子里。作为父母,自然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时时处处受欢迎。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帮助孩子打造“好人缘”呢?这篇文章,若兰妈咪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抓住孩子的“社交敏感期”,只做了3件事(也就是3个步骤),就把原本胆小内向的若兰培养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社交小达人”的。
1岁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很强,他们是不会在意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人的;2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关注同伴的行为,出现了模仿、简单交流,到了2岁半以后,宝宝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模式,对群体活动有了更为明显的倾向,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及主动性增强,与小伙伴之间的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一些社会规范的东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逐渐能够理解并遵循父母的要求做事情,并且为了获得同伴的青睐,还会修正自己不恰当或粗暴的行为,这说明孩子在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的规则相适应,这标志着孩子已经进入了“社会规范敏感期”。
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一般发生在2.5~6岁(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父母只有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性特质,才能有针对地实施教育),这一阶段是孩子认识、理解以及形成社会规范行为的最佳时期。
这时候,家长要有意识地融入一些社会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元素,教育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生活规范,以及日常礼节,然后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并用它约束自己及他人的行为,让孩子变成一个懂规矩、有分寸而又乐于分享、人见人爱的好宝宝,以此促进宝宝的社会化发展进程,全面提升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乐于模仿的阶段,不管看到他人有什么样的行为,他都会充满激情地去模仿。家长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将一些行为和社会规范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带宝宝外出的时候,家长首先要热情主动的和邻居、朋友打招呼,给孩子进行示范。
家长也可以特意设定一些游戏,让宝宝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在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比如:公共游乐设施应该排队轮流玩,没有轮到自己的时候,要安静的等候,不能插队,不能抢;轮到自己的时候,也不能像在家里一样,一直霸占着某个设施或者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玩。
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玩一些“一个人没法玩,需要多人分工配合”的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狼和小羊... ...然后鼓励孩子主动邀请其他人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要遵守游戏规则,输了也不能哭闹耍赖。
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物权意识”,对“自己的东西”有强烈的占有欲,这时候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分享”,要让孩子懂得“交换”,如果孩子想要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可以拿自己的玩具和对方换着玩,借此让孩子主动和他人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家长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懂礼貌、善交际,言谈举止像个小大人。抓住“社会规范敏感期”的教养,有利于孩子将来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轻松交往。
社会交往知识的获得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完成的。儿童对于周围环境有超强的吸收性心智,能够很快融入生活的环境。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来说,通过多与外界接触,能更好地学习到社会化的知识技能,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兴趣,学会亲和地与他人相处,体贴感恩别人。
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缺少玩伴,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因此,要求家长有意识地创设丰富而适宜的环境,如:带孩子到社区玩耍或去亲戚朋友家做客,满足孩子交往的需求,让孩子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学习协商、谦让、合作等多种社会性技能。家长还要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性活动,如聚会、参观、演出等,在众多社会性活动中,给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若兰出生后主要是我一个人在带,而我生性好静,不太喜欢出去玩,也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所以,若兰小时候和人接触的机会不多,也比较胆小、内向。对于这一类孩子,刚开始尝试社交的时候,家长不妨让孩子先从相对熟悉的人和环境开始。在周末假期,可以多邀请邻居、朋友、同事、亲友家的孩子来家里做客,在客人来访时,让孩子参与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比如:让孩子与客人互动,请客人喝水,还可以让孩子负责接待小伙伴,分享玩具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邀请亲朋好友一起野餐或者出游,孩子们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会产生更多交流的语言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欲望。
但是,一离开熟悉的环境,若兰还是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但是,我发现每次带若兰出去,都会有很多带孩子的家长夸若兰长相甜美可爱,嘴巴又“甜”(叫人叫得可亲热了),而那些小朋友也很乐意分享玩具、零食给若兰。不得不说,视觉上带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长相甜美可爱、衣着漂亮整洁的孩子,总是自带“好人缘”的光环。
其实,除了让孩子主动去结交朋友,让同龄人主动来结交孩子也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那些乖巧、有礼貌、懂谦让、爱分享的孩子,总是更受欢迎一些。所以,家长平时要尽量给孩子收拾得整洁大方一些,教导孩子要讲文明、有礼貌(礼多人不怪,懂礼貌的孩子绝对是加分项),遇见其他小朋友要主动打招呼,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准备带几件方便携带又好玩、有趣的小玩具,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或者交换着玩... ...总之,家长要教会并且帮助孩子吸引朋友。
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交往,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在和其他孩子交往时,一定要真诚、自省、求同存异、谅解和宽容,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不同,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感。
在具体事件的处理中,父母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可以适时予以协助、指导,但不要过多干预。父母必须要牢记一点:社会性行为需要孩子在具体的社会性事件中亲自体验、自我调整,自我建构社会性经验。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避免过度干预孩子的择友自由。很多家长会期待自己孩子多与积极、懂礼貌的优秀孩子交往,而不希望与一些有坏习惯的孩子走得太近,但每个人本来就都是不完美的,结交不同类型的朋友也是孩子交往能力的一种表现。家长如果担心孩子受不良影响,可以在家里多给予正面的三观引导,也可以帮助孩子客观看待小伙伴的优缺点,让他成为更立体的人。
在我一段时间的培养之后,若兰变得开朗大方多了,也很乐意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了。但是,这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有时候若兰主动提出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对方不理不睬;有时候若兰想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但人家对若兰的玩具不感兴趣;有时候两个孩子玩着玩着,就起了矛盾冲突... ...面对孩子在社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要摆正心态,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
首先不要太看重交往的结果,不论孩子是否能够和其他小朋友玩到一起,都要让孩子多参与,只要孩子愿意去尝试,这就是很大的进步。
比如:若兰想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在征求对方的意见之后,只要对方没有明确拒绝,那就是默认对方同意了(小朋友正在玩游戏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旁边有人想要加入进来,所以既不答应,也不拒绝),可以先从边缘性的部分开始(比如:对方在玩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自己就当一只小鸡;对方在搭积木,自己主动帮忙递积木块,收集旁边散落的积木块),逐渐融入进去。如果对方明确拒绝(有时候人家有固定的圈子或者玩伴),那就让孩子换下一个目标,去找其他的小朋友,总能找到愿意一起玩的小伙伴。
其次,正确看待孩子间的矛盾冲突。家长必须清楚,孩子在交往过程不可能总是愉快的,有些摩擦和争执都是正常的事情,这就像在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路上一点点的小障碍都会使他摔跤,但是随着孩子平衡感和自我保护能力的不断加强,他们行走跑跳能力就会不断增强,社交之路也是一样的。家长不必过度焦虑,只要示范得当,多加鼓励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若兰跑到我跟前,哭诉哪个小朋友不跟自己玩了或者两个人发生冲突了,这时候不需要跟孩子讲一大堆道理,但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让孩子情绪得到舒解。然后可以跟孩子角色扮演,通过还原当时的社交场景,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帮助孩子分析,也可以让孩子尝试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不妨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小孩子之间的小冲突,来得快,去得也快,刚刚还打架的两个人,可能转眼就又一起玩了。当孩子自己解决了他和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冲突,他的社交能力就又提升了一大截。
在经过了上面3个步骤的训练之后,若兰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了,也越发受欢迎了。而且,若兰的身高、语言表达能力、认知及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都要略高出同龄的小朋友,所以,很喜欢在小伙伴当中扮演“大姐姐”的角色,在游戏中总是喜欢照顾那些相对弱小的孩子,所以,很快就能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俨然是个“孩子王”。
其实,我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社交,若兰能够成为“社交小达人”,多亏了这本《儿童社交能力养成课》,我只是照着书中讲的方法,在若兰身上进行实践而已。
《儿童社交能力养成课》这本书是针对3~6岁儿童设计的社交能力培养手册,以俏皮可爱的图画和诙谐幽默的故事,引导孩子学会懂礼貌、与人沟通、融入集体生活、学会合作和分享、化解矛盾冲突等,从而提升在不同情境中的社交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受欢迎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