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父母的爱变成伤害:走出家教的4个误区
人们总说千万别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家长正确的育儿观念。
家长总想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舍不得孩子受苦,甚至连学区房都已早早备好。
可常常会有人,就是忘了给孩子准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忘了在孩子的大脑里种下对他一生有帮助的思想,毫无疑问,孩子长大后大概率会跟父母所希望的样子背道而驰。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别走进这4个误区,别让父母的爱变成了害,祸害孩子一辈子。
1、想太多:担心是一种诅咒绝大多数中国家长的情况是:小时候,担心孩子吃不好影响身体发育;上学了,担心孩子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青春期,怕孩子叛逆、打架、早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在6个省市做过一项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父母的10种做法,调查结果显示:"信任我"以63.5%的高得票率位居第一。
虽说父母的担心中包含着他们对孩子的爱,但这种爱里却隐藏着满满的不信任。
父母每一次担心的潜台词其实是:我不相信你能自己处理好,我觉得你自己做肯定会出问题,我要提醒你以免坏事情发生。
这些喜欢担心的家长们不知道的是:担心其实是一种诅咒。父母越是担心,事情就越可能朝着他们担心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墨菲定律: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总是担忧可能出现坏结果,会让孩子把对事物的关注度从一个面聚焦到不一定发生的点上,这样做反而更容易导致失败。
而且爸爸妈妈的担心还会让孩子无法心无旁骛的投入到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中,它会转化成无形的压力压在孩子身上。孩子本该轻装上阵的,但由于家长一再的强化,会让孩子因为可能出现的坏结果而感到紧张、畏手畏脚。
亲爱的家长们,越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越是不利于他的成长,请把一些无谓的担心赶紧收起来吧。
2、骂太多:打骂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打骂孩子,要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生活在父母长期的打骂中。
骂太多会造成以下这些性格缺陷:
第一,自卑。一般来说,少量的、有原则的打骂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频繁的、无原则的打骂,比如根据家长心情的好坏来选择惩罚力度,心情好的时候啥事没有,心情不好就连孩子大声说话都有罪,这会给孩子一种失控感,他们不知道该以什么标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了避免随时可能到来的打骂,他们会过于苛求自己,同时也会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以避免自己不好的方面被父母发现。孩子之所以会自卑,家长才是罪魁祸首。
第二,懦弱。由于父母毫无规律可循的打骂,会让孩子习惯性的压抑自己真实的欲望,为了获取父母或者其他人的关注,孩子还会在与人相处中以无原则的退让来讨好对方,即便别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也不知道反抗,更不知如何拒绝别人。
第三,桀骜。孩子对喜欢骂自己的父母缺乏信任感,这种不信任会让孩子有一种抵触、想反抗的情绪,这样的孩子大多都对各种规则视而不见、不尊重老师和同学、崇尚暴力,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总试图用离经叛道的方式吸引别人的注意。一旦方向错了,越往前走错得越离谱。
3、做太多:替孩子做得越多,孩子就越无能任何一段关系都得有个度,包括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旦任何一方越界,这段关系就会变得扭曲而不健康。
父母和孩子虽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但又彼此独立,他们互相不能替对方生活,他们理应拥有各自独立的想法,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对方身上。
家长替孩子承担太多责任,替孩子做得越多,孩子就越无能。父母虽然可以替孩子做很多事情,但却无法代替孩子成长。
什么都替孩子做了,表面上是爱孩子,实际上却是将孩子置于虚假中,剥夺了他们与真实生活连接的机会。
我们需要孩子自己去试错,不要怕麻烦,孩子一旦掌握了某种技能,他将终生受益。
现在的一些家长,给孩子的"爱"实在是太沉重了。
学会放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承担,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一种经历。
4、要太多:养孩子不是为了索取有的父母,尤其是妈妈,为了孩子将工作辞了,而把自己全部的重心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因为没办法出去工作,家长会在潜意识里告诫自己必须要把孩子教育好,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牺牲。
这种心态往往会不自觉的对孩子有太多要求,希望孩子能够表现超常才符合自己的标准,不仅如此,这类家长还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
一个聪明理智的家长,会让孩子勇敢做自己,家长没有权利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按照他们的想法生活,孩子们更没有必要必须对你的牺牲给予对等的回报,如果你硬是要求孩子必须达到什么标准:这是交易,不是养孩子。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的成功,但他没有要求自己的儿子子承父业,而是让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他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兴趣,他想让孩子勇敢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