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庭日记 >

从生活中学从思考中学从交流中学

   

从生活中学从思考中学从交流中学

作者: 更新时间:2020-08-04 11:31:40 阅读:

  不少教师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感到茫然,不知从何入手,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关键在于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找到突破口。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年纪小,经验少,但他们天真,好动,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这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的出台,为我们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思考中学习,从交流合作中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密切数学与实现生活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从而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采用贴近儿童生活的童话故事导人。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大桃。”说的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随后,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子”(发现盘子里只剩下1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取下一个桃子,并说道:“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

  (二)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学生对生活是最熟悉的,从生活中产生例题,会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8.7.6加几”的时候,教师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去春游的情境:“老师和小朋友们坐着车来到了公园门口,可是大家却进不去了,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翻开教材,不由自主地讨论起来。一会儿,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小朋友们不知道要买多少张票。”那么到底是多少个小朋友参加春游了呢?左边一堆是5个小朋友,右边一堆是8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多少个小朋友呢?例题就这样产生了。学生感到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也自然产生。

  (三)活学活用,反映生活

  在引入新的知识点后,要让学生把新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特点之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认识数字之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这些数字。学习分类后,拿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分一分。

  从生活中学,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会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教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就一定能让学生亲近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近学生。

  二、多角度分析问题,从思考中学

  (一)独立思考,养成习惯

  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只有思考,才会有所得。特别是自主的、独立的思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素材,让他们有所想: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思考中有所得。

  例如,“9加几”的情境图,是一个十分热闹的运动会的场面,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可以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因为每一个学生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思维的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在思考后汇报的时候,就会根据其他同学的^答~`案丰富自身的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二)多元思考,一题多解

  一幅相同的图画,在不同人的眼里,会读出不同的韵味。同样,同一道题,不同的思考方法也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因素,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8.7.6加几”的时候,出示8+9=?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得出 8+9的得数是多少。学生在略微思考后得出了多种^答~`案。

上一篇: 阿凡提教你学“购物”语 下一篇: 值得慢慢品味的――英语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