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校关系 >

家校合作,为儿童营造和谐多赢的成长环境

   

家校合作,为儿童营造和谐多赢的成长环境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3-06 17:22:04 阅读:

家校合作,为儿童营造和谐多赢的成长环境

观察现实生活,我们的孩子每天基本上就在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间的穿行中长大。

围绕家庭教育、家长学习方面展开话题,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家校关系、家长与任课老师的关系,常常被家长忽略掉。

身为儿童父母,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下他们成长的另一个环境--学校,并围绕家校关系、家长与老师的关系这个话题,做一些讨论。其目的在于:为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和谐多赢的成长环境。

具体来说:

首先, 客观上讲儿童成长的环境本来就有家校两个主要环境。身为家长,我们既不能脱离开学校教育谈家教,更不能偷懒将自己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

其次,尽管家校对儿童的教育各有分工,但二者又具有密切的依存关系。欲使家庭教育富有成效,离不开学校老师的支持;而学校教育获得成功,同样也需要家长的支持。

第三,良好的家校关系,对儿童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这也是题目中所谈的多赢的意思:一是儿童多方面的成长与成才;再一个是家、校、学生三方共赢。

而触发我谈及这个话题的有下列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在与佰冠学堂+家长阅读汇群友的交流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不少家长在家校关系相处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

即只有收到学校或老师的邀请,比如开家长会、或孩子表现欠佳时,才去学校,才去跟老师交流。

这里我想说:我们浪费了一个家长助力儿童成长的大好资源。

原因之二,学校的回声。记得有一次给学校作家长培训前,在与校方工作人员电话沟通时,他提及解决白+黑与5+2的问题。

我问您这白+黑、5+2是什么含义?

对方解释道:白+黑,是指学生白天在学校表现都挺好,可是黑夜回家睡了一宿,第二天早晨到学校行为就有所改变。

5+2呢,就是住校的学生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作息规律,学习努力,行为规范;周末回家待两天,毛病都来了。

虽然这里我听到的仅是一面之词,但是家长平时如果能够多跟学校联系、多与老师沟通的话,面对学生呈现出的家庭生活状态,老师会更多地了解这个状态的客观原因,进而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

原因之三,对于既是家长又是教师这样双重角色的人士,讨论家校合作话题更加有益:

从身为家长角度看,能够真切体验到家长的学习,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育儿能力。

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可以收获因家长的不断学习,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成果。

从个人职业发展看,如果有志于在教学及学生培养方面做出成就的话,也应该抓住家长这个资源。

促使其学习并引荐好的学习资源给他们,进而令家长获得稳健系统的学习提升,则可以助力实现职业梦想。

因此,十分有必要认真聊聊家校、家长与老师合作的话题。

首先抛出我的观点:

家庭与学校、老师和家长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他们:

目标一致。老师期待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家长的愿望是培养出好孩子。这是家校合作的基础,也是连结家校、师生(家长)的牢固纽带。

共同的目标,牢固的纽带,这是思考处理家校关系的着眼点,也是家长与老师沟通交流的立足点。

如何来理解呢?

举一个过往的家长咨询案例的片段予以说明:

一位二年级小学生的母亲,找我咨询怎样提高子的学习成绩?

做了六周咨询后,这位母亲对自己辅导儿子学习的信心大增。临近期末复习,萌生了自己给儿子安排复习的想法,不再跟着学校的复习进度走。

家长的这个想法确实够大胆,我支持她。然而,准备与班主任说明的时候,家长又心生顾虑。

家长的顾虑主要有两个:

其一,孩子学习成绩在班里较差。

其二,家长认为儿子在老师心目中是个淘气难管的孩子。

两个顾虑一个意思:担心遭到老师的拒绝。

我跟家长分析:老师有不同意的可能性。但是,无论老师对孩子有什么印象,她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尽快提高学习成绩,行为表现良好。这愿望不是跟我们家长的目标一致吗?

这是真诚与老师沟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老师同意的可能性更大。

为什么呢?

我讲了四条理由:

(1)老师与家长的目标相同:老师希望培养好学生,家长希望培养好孩子。

(2)基于我对学校动态的了解,现在学校正积极倡导“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现状安排学习进度,这是被鼓励的。

(3)仅就自家儿子的现状,成绩已经垫底,再差还能差到哪里呢?对班级总体成绩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4)借由与老师的交流,让老师了解家长积极而迫切的心情;家校合作,帮助学生进步。

沟通的结果:老师尊重并支持家长的意见,还给出了一些方法上的指导。期末考试,也收获了惊喜。

这个案例既让我看到了:家校合作,相得益彰。也令我做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个案例,使我意识到了家长在家校关系上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些浅表层次。

当真正看清了连结家校之间的纽带--孩子,这个家校共同关注的对象时,其实只要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真诚沟通,一般会赢得学校与老师的支持。

以上,基于家长视角,谈了家校目标的相同之处。

然而:在相同之中又存有不同。不同在哪里呢?

于学校、于老师而言,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有成百上千,班级也得有几十个学生作为培养对象。

学校培养的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或者从一个群体之中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

于家长而言:你我可培养的对象仅有两三个,甚或是唯一(独生子女)。

这里要说明的是:良好的家校关系,家长主动积极的配合,将是孩子在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一个成长因素。因此家长不能忽视掉家校合作这个重要资源。

说到这里,试想:只有学校通知、老师邀请才去一趟学校,平日我们就想不到与学校、老师主动联系、交流。

甚至学校提供、安排的亲子活动,都不参与。这些都不是家长主动建立良好家校关系应有的态度。

不能主动建立良好家校关系,就等于丢掉了一个助力儿童成长的大好资源:

家校合作,为儿童营造和谐多赢的成长环境。

上一篇: 儿童节回想起过去的老师,再想想现在的家校关系,心里有点惶恐 下一篇: 学校与家长联系,联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