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戴森球体”?新研究发现更多会神秘闪烁的恒星
这幅插图描绘了一个假想的尘埃环正在围绕着KIC 8462852运行,KIC 8462852也被称为博亚吉安之星(Boyajian’s Star)或塔比星(Tabby’s star)。(图片: NASA/JPL-Caltech)
研究人员推测,一颗会反复变暗的神秘恒星很可能是因为受到“超级外星结构”的影响,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宇宙中可能存在十几颗有着类似神秘行为的类似恒星。
该研究的作者说,对所有的这些恒星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有助于解开它们的闪烁之谜。
2015年,科学家们注意到,一颗名为KIC 8462852的恒星出现了异常的亮度降低事件。这颗特殊的F型恒星位于天鹅座,距离地球1480光年,比地球的太阳略大,温度也略高,除了光线出现波动之外,其他一切正常。
当研究人员分析美国宇航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数据时,当时在耶鲁大学的天文学家Tabetha“Tabby”Boyajian和她的同事们发现了几十个KIC 8462852恒星变暗的事件,这些变暗事件非常奇怪,恒星亮度会减少最多达22%,整个事件会持续几天到一周。此外,这些事件似乎也没有遵循任何模式,而且这种亮度的大量减少也不像是行星或者尘埃掠过恒星表面造成。
这些对KIC 8462852恒星的分析增加了天文学家发现外星智慧生命迹象的可能性。具体点说,研究人员认为这颗恒星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它被戴森球体(Dyson sphere)所包围,戴森球体是一种假想的巨型结构,为了尽可能多地捕捉恒星的光线,它会围绕一颗恒星建造。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认为,这样的巨型结构可以为先进的文明提供动力。(科幻小说经常把戴森球体描绘成围绕恒星的固体外壳,但这种巨型结构也可能是由巨大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球状群。)
然而,当谈到塔比星的时候,大多数天文学家都不会考虑戴森球体的可能性;进一步的分析也指向了更无聊的解释,如尘埃云或彗星碎片等。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确定这种奇怪变暗现象的确切原因。答案之所以难以捉摸,部分原因是因为塔比星似乎很独特,而且之前也没有可以提供额外线索的其他已知对应天体来帮助研究人员解开这个宇宙之谜。
但现在,新研究的作者、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爱德华·施密特(Edward Schmidt)认为他可能已经发现了十多颗像塔比星一样的恒星。
利用软件,施密特在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的“北方天空变量调查”(Northern Sky Variable Survey)中寻找与塔比星相似的变暗事件(该调查监测了大约1400万颗不同亮度的天体)。然后,他利用超新星全天自动观测(All-Sky Automated Survey for Supernovae)的数据,对潜在恒星进行了后续跟踪研究,检查了它们的长期行为,并排除了那些可能可以用传统理论解释的潜在恒星(如伴星日食或亮度固有变异性)。
最后,施密特发现了21颗可能出现异常变暗现象的恒星。这些恒星被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别:有15颗恒星会“缓慢地变暗”,其变暗速度与塔比星相似;有6颗是“快速地变暗”,其变暗速度则更为极端。
施密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那些快速变暗的恒星竟然有这么多的变暗事件,我还以为会大部分都会像塔比星那样只是偶尔变暗。”
利用欧洲航天局盖亚太空天文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之后,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潜在的闪烁恒星要么是与太阳质量相同的传统“主序”恒星,要么是质量约为太阳质量两倍的红巨星。施密特说,在这两种恒星中都有缓慢变暗和快速变暗的恒星,这可能表明它们只是代表了同一种机制的不同程度。
施密特指出,“北方天空变量调查”(Northern Sky Variable Survey)中没有塔比星在该年份的变暗记录。这清晰地表明,如果天文学家只关注间隔相对较短的恒星监测数据,他们可能很容易就会错过那些可能以这种方式变暗的恒星。
施密特说:“很明显,由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分类,我们错过了其中的一些恒星。查看更多的类目并不会让我们完全解开谜题,但我们可能会对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他说,未来的研究将会对更多恒星的活动进行梳理,那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类似塔比星的活动。
施密特表示:“我打算尝试跟踪快速变暗恒星的行为。在我们对其进行了5年跟踪记录之后,我们发现至少有一颗恒星的变暗速度似乎正在减慢。弄清它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应该会很有趣,这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些恒星的情况。”
施密特2019年7月18日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详细介绍了他的发现。
本文来自: 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