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所说的克苏鲁神话,还是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那个神话吗?
到现在为止,网络上关于克苏鲁的入门科普也可以说是不少了,多种多样的入门科普,或是简明扼要或是长篇大论,有的科普硬核严谨,也有的科普是滥竽充数。但是往往很多时候,科普之后并没有让刚刚入门的人对于“克苏鲁神话”这个概念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很多人随后就会被安利去阅读洛夫克拉夫特的原著小说,然而问题在于时代的差距加上文化的隔阂,很多人最后失望而归(当然不少是找刺激的最后却发现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痛快,也有的反过来如获至宝,被深深的吸引进来)。
今天我们在讨论的“克苏鲁神话”究竟是一个什么?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很多科普入门也都提到了“克苏鲁神话”算是一种“集体创作”,但是这个概括还是太过于粗略,以至于很多人依旧造成了误解。尤其是大部分人对于这个“世界观”的设定问题一直都在纠结,比如说旧神的谱系问题啊,种族的归类问题。当然讨论度最高的依旧是——战斗力问题2333,越没营养的问题讨论度越高,这和垃圾食品的概念差不多。当然这里并没有指责的意思,把这种讨论当成一种娱乐活动未尝不好,虽然大部分情况下到后来讨论问题的气氛就因此被带歪了……
实际上造成今天这样各方争论不休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既有“克苏鲁神话”本身的特性问题,也有历史原因,甚至也涉及到了所有参与进来进行创作的作者的问题。笔者想要尝试在这里进行一下梳理工作,并不只是单纯的把各个环节都介绍一遍,因为这个工作其他的科普文章早都已经做过了。
回到正题上面来,今天我们说“克苏鲁神话”是一个“体系”,如果有有心人细心品味这个描述的话,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克苏鲁神话”的“开放”部分和经过历史沉淀被大众所接受的部分,其实这二者没有办法分开来说,二者互相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同时我们今天接触到的“克苏鲁神话体系”是经过多次总结删改加注之后的这么一个东西,而且又因为其渗透到了很多不同的形式里面去——电影、音乐、游戏……其内容和性质也必然会产生变化。
于是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就产生了,直白的来说“克苏鲁神话”是一个具有“多面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一个兼具“固定”和“开放”结构的体系。而每一个人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由于所知有限加上接触的途径不同,还有自身的习惯(自身的喜好之类的)。我们在开始的时候所接触到的始终是一个片面的部分,无论我们一开始看到的是多麽详细硬核的科普文,甚至于有的人是直接接触洛夫克拉夫特的原著小说(笔者一开始接触到的就是原著,而且翻译版本还是不好的)。
一开始的接触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受限于我们自身的视角,所以我们一开始的认知必然是片面的。有的人会随着了解的逐渐深入“层次”的加深而开始有所改变,也有的人会更加坚定自己一开始的看法。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认知上的差异产生的分歧就越来越严重了。
于是在克苏鲁的圈子当中,大家发表各自的看法,发生分歧和冲突,互相讨论,但是难以合并。其实这挺正常,只不过我们自己的天性,总有人想要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有一种正确的说法,一种正确的“总结”。
这种想法并不糟糕,或者说是一个人之常情,但是“克苏鲁神话”的深邃之处就在这里,它并不像是普通的那种同类型的恐怖题材的东西,其实到最后只不过是一时的惊吓。在有了答案之后,这种刺激性也就经不起反复体验了。
事实上“克苏鲁神话”足够严肃,严肃到可以被归类进“现代神话学”的范畴之中,这就已经不仅仅只限于娱乐形式或者文学体裁当中了。所以这里笔者觉得,当我们在尝试进行分类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形式的区别——也就是说作为游戏的“克苏鲁神话”、作为文学的“克苏鲁神话”、作为电影或其他形式的“克苏鲁神话”。当我们在讨论它的时候,不应该把这些前缀的“形式”忽略掉。很多时候形式恰恰也是能够赋予意义的,于是作为不同形式的“克苏鲁神话”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意义。
理查德·L·蒂尔尼(美国作家、诗人和H·P·洛夫克拉夫特学者)提出来一个理论,他认为应该将德雷斯神话和洛夫克拉夫特神话的作品区分开来,并且建立了现代神话学的基调。
罗伯特·M·普莱斯(美国神学家和作家,以反对基督教神话理论而闻名,他撰写了大量的关于克苏鲁神话的故事,作为死灵之书出版社和一系列克苏鲁神话选集的编辑,他多年来一直是洛夫克拉夫特粉丝群当中的重要人物)在他的杂文《H·P·洛夫克拉夫特和克苏鲁神话》中称,克苏鲁神话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叫做“克苏鲁神话本体”形成于洛夫克拉夫特在世的时候由他以及他的写作圈所主导;第二阶段可以叫做“德雷斯阶段”,德雷斯在洛夫克拉夫特死后整理他的作品出版,并且分类整理以及扩展其世界观。
这位大佬在纪录片《未知的恐惧》中出场过
目前来说这两个分类阶段可以算是一个比较被广泛接受的分法,德雷斯也因此而受到褒贬不一的待遇,但是实际上一直到现代来说,克苏鲁神话也不完全是德雷斯扩编之后的那个体系了——虽然现在了解到的诸多设定确实是以德雷斯整理拓展的体系作为基础的,但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东西。
首先来看看第一阶段,也就是洛夫克拉夫特在世时期所主导的这个阶段。这一阶段洛氏神话的主旨内容已经说的非常的清晰明了了,不论是在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的作品当中有直观地讲述、或者是他在和自己的作者交流圈当中往来的信件中,他对朋友们诉说自己的理念都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人类的存在对于这个冷漠混沌的宇宙来说毫无意义”。
有人把它归类为洛夫克拉夫特的“宇宙主义”,同时也有人认为洛夫克拉夫特是一个“机械唯物主义者”,洛夫克拉夫特接受了一种宇宙冷漠的哲学(这和虚无主义不是一回事)。他相信一个无目的、机械的和漠不关心的宇宙。在他看来有限能力的人类永远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宇宙,甚至这种启示会引起认知上的失调最终导致精神错乱。当然这仅仅只是一种看法,而且还存在着有争议的地方。
德雷斯在工作
其实在那会就有人试图对洛夫克拉夫特的这个虚构故事集当中的那些虚构存在进行分类,有人试图从洛夫克拉夫特的著作中找到一个可行的框架,概括出一个“万神殿”,包括那些无法触及的“外界存在”(阿撒托斯)和“旧日支配者”(从克苏鲁到诸多异形种族)。
但是也有人认为,洛夫克拉夫特从来就没有打算创造一个规范的神话,他想象中的那个“万神殿”仅仅是做为故事中的一个背景。洛夫克拉夫特本人就曾经幽默的把自己的神话称为“Yog Sothothery”,所以有人曾经建议管这个叫“犹格-索托斯神话”来替代“克苏鲁神话”的说法。有些时候洛夫克拉夫特不得不提醒他的读者们,自己的神话故事创作完全是虚构的。虽说在现实中确实可以找到一些对应,比如说“达贡”。
S·T·乔西(洛氏文学研究者)阐述了他对此的观点:“洛夫克拉夫特的虚构宇宙观从来不是一个静态系统,而是一种美学结构,他始终适应其创造者的发展个性和改变利益。从来没有一个僵化的系统,神话的本质不在于想象中的神灵的万神殿,也不在于失落书本的蛛网化知识,而是存在于某种令人信服的宇宙观之中。”
ST`乔西,这位是洛氏文学的专门研究者,在纪录片《未知的恐惧》也有出场。
所以说在这个“第一阶段”的时期“洛氏神话”确实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尤其在当时,虽然并没有公开承认过,但是洛夫克拉夫特确实和当时的作家对应并分享故事元素,这里可以给出一串名单来,包括:克拉克·阿什顿·史密斯(他的终北大陆系列在克苏鲁神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罗伯特·欧文·霍华德(《蛮王柯南》的作者)、弗兰克·贝尔纳普·朗(写作范围极广的一位作家,而他的三篇“克苏鲁神话”作品也是极其重要的——“廷达罗斯之犬”就是他创作的,甚至于洛夫克拉夫特关于“犹格索托斯”的一些概念也是受到了他的启发)、亨利·库特纳、亨利·S·怀特海德、弗利茨·雷博,他们一起组成了一个被叫做“洛夫克拉夫特圈”的写作圈子。
从上面的背景介绍就可以看出来,第一阶段时期的第一代集体创作者们是一种什么风格和状态。当时洛夫克拉夫特的圈子当中各自其实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但是由于大家的交流频繁且深入,同时可能也受到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的影响,他的那种开阔的兼容性也在这个圈子中的其他作者身上体现了出来。所以第一阶段时期的神话风格虽然在一些细节上可以看到一些冲突磨合,但是在整体上确实有一种“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并不在于写作形式和题材上,而是一种精神内核上面。
“洛氏神话”从第一阶段跨入第二阶段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分水岭的,那就是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的逝世,几乎是差不多的时间,当时的核心圈也都停止了“洛氏神话”的创作——霍华德在洛夫克拉夫特之前就自杀了,而其他的人其实并没有都停止写作,一部份的人把精力转入了写作之外的领域里,还有的人则开始专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
这个文学圈的消散其实也很正常,因为失去了“核心凝聚力”——洛夫克拉夫特本人。
洛老离开了~~
那么作为其作品版权的继承人,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自然而然就接手了。关于当时继承洛夫克拉夫特的版权以及其他一些里的事情在我的《德雷斯的“神话”》一文当中已经有过叙述。
今天对于研究克苏鲁神话的学者们来说,我们如今说的这个“克苏鲁神话”更加像是“德雷斯的神话”。他的诸多设定流传极广,也深深的影响了其它很多的亚文化领域。尤其是对于亚洲的传播来说,如今国内很多克苏鲁圈内的很多人最早刚刚接触到的第一手资料是来自日本的——比如:《斩魔大圣》(这个挺早的,甚至于圈内公认的大佬玖羽先生最早都是先接触了这个)、《沙耶之歌》(老虚是克苏鲁粉丝大家都知道)、《潜行吧奈亚子》(近几年让克苏鲁火起来的其中一个重要IP之一,虽然后来因为玩梗太厉害收到了很多原教旨和资深爱好者的鄙视)、《血源诅咒》……还有很多早期的跑团资料也是从日本那一边过来的,比如COC的跑团,现在中文圈克苏鲁的专有名词不少都是直接承自日系翻译,如:“旧日支配者”。肯定也有直接接触欧美那部分的大佬,这个具体就不知道了,文献资料实在是浩如烟海。
在之前那篇关于“德雷斯的神话”那篇文章当中说过,当时德雷斯建立起“神话体系”这个工作并不完全是他一个人的“独断专行”。
他整合体系的缘由也来自他与洛夫克拉夫特长期的信件交流,他知道洛夫克拉夫特心中有个完整而神秘的宇宙,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要收集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洛夫克拉夫特神话”体系资料(有点像希罗多的写《历史》的那种感觉,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太恰当)。但是在收集整理的同时,德雷斯也始终记得并且想要继承洛夫克拉夫特的那种开放创作的态度。第一代洛氏神话圈子里那种互相传递交流的创作风格,比如说CAS创造出了“撒托古亚”这个终北大陆的虚构神明,之后在《丘》一文当中就直接被洛夫克拉夫特拿来用了。这算是当时那个时代的联动创作吧。
旧日支配者——撒托古亚
实际上通过资料可以看出来,在今天最遭人争议的“善恶对立”和“元素体系”,并不完完全全是德雷斯一个人的加工创作,当然他确实是主导者。德雷斯曾经提过:“当洛夫克拉夫特设想他神话中的神灵或力量时,最初还有古神(Elder Gods)……这些上帝的神是善良的神,代表着善良的力量,并且和平地存在……很少主动地干预邪恶势力与地球种族之间的不断争斗。这些邪恶的力量有时被称为‘旧日支配者’,有时则被称为‘太古支配者’(Ancient Ones)。”
所以确实德雷斯自己的构思从本质上就和洛夫克拉夫特地构想不一致,而且当时他还在扩充发展更多的新作品——当时的阿卡姆出版社除了汇编整理洛夫克拉夫特的全部作品之外,也把所有参与创作“克苏鲁神话”的作家作品都出版出来,之后范围甚至扩大到了当时整个文坛的奇幻怪奇类文学圈。德雷斯除了用自己的创作维系克苏鲁神话内容的持续出版,还要考虑吸纳其他新人作者,他们的创作也将这个体系填充得丰富又充满矛盾(这些文章目前大部分都没有中译版,很多作者可能都名不见经传)。
同时德雷斯也尝试尽力的要遵从洛夫克拉夫特地构想。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饱受争议”的“神话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各方原因纠结缠绕最后得到的结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是原教旨主义,也不得不对德雷斯的工程量感到敬佩。
但实际上这个第二阶段和今天我们在谈论的“克苏鲁神话”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因为到德雷斯的这个第二阶段的时候,“克苏鲁神话”的概念还是主要在文学范畴内,主要还是小说这个形式当中。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已经是多元文化的“克苏鲁体系”了。也就是说,从德雷斯到今天,当中还存在着几个发展阶段——林·卡特体系、当代TRPG设定体系(混沌社,跑COC团的人肯定知道这个,COC的跑团规则书都是他们出版的)。
洛氏神话的神谱
那么这里来介绍一下林·卡特其人,林·卡特可以算是继德雷斯之后的第三代“掌门人”,他在德雷斯去世之后全面掌管了整个体系的发展和创作。
林·卡特全名林伍德·沃鲁曼·卡特,美国小说家、评论家、编辑,他可以算是当代奇幻文学界的顶梁柱之一。出生于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年轻时候他就是科幻小说和幻想类小说的狂热读者,并且对这两个领域的了解都非常的广泛,在粉丝圈当中的活动相当活跃。
卡特在科幻文学领域还有幻想文学领域的交流频繁,参加过很多相关的文学团体。科幻巨匠阿西莫夫笔下的角色马里奥·贡萨洛的原型就是林·卡特,同时他还是美国剑士和魔法师协会(SAGA)的成员,这是一群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英雄幻想作家团体。
他曾今在巴伦丁出版社奇幻专著做编辑,他对于当时的大众接触大量的奇幻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林·卡特担任过《年度奇幻佳作选》系列的编辑,在1980年到1983年,他编辑出版了选集《诡丽幻谭》,直接选用这个名字来表达他对于这个传奇的通俗杂志的热爱。(《诡丽幻谭》杂志出版了洛夫克拉夫特大部分著名的“神话作品”)。
林·卡特
林·卡特接触“洛氏神话”的时间非常早,他同时也是洛夫克拉夫特的狂热粉丝。他曾经直接使用H·P洛夫克拉夫特的笔名发表作品。在20世纪70年代,林·卡特发表了他以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幻梦境“卡达斯”为背景的故事。这篇作品的印刷数量极低,几乎没有流通。这一期故事当中还包含了卡特自己创作的关于克苏鲁神话中“支柱之城”的故事。
这里要说一下,林·卡特开始进入克苏鲁神话圈前后的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些事情:
奥古斯特·德雷斯于1971年去世,他的离去是整个圈子的巨大损失。好在德雷斯之后有人接过了阿卡姆之屋出版社,好让这个40年代至70年代甚至在更长的一段时间里维持着克苏鲁神话的支柱能继续运营,继续把怪奇幻想文学发扬光大。
当时阿卡姆之屋为了纪念德雷斯并继续他的事业,出版了《克苏鲁神话集:50周年纪念版》和《克苏鲁2000》两本选集。由詹姆斯·特纳负责编纂的这两本选集质量非常的优秀,对克苏鲁神话体系有一定的贡献,他还仔细的编辑了全5卷的洛氏书信集。但是可惜的是,詹姆斯·特纳本人更擅长的是科幻领域,而不是怪奇恐怖类文学。所以当时虽然他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阿卡姆之屋这段时间出版的克苏鲁神话已经和德雷斯的想法渐行渐远了。
而德雷斯的文学创作精神则被从阿卡姆之屋走出去的作者们继承,布莱恩·拉姆雷和拉姆塞·坎贝尔可以算是德雷斯之后克苏鲁圈内称为双雄的人。布莱恩·拉姆雷,创作了一系列“侦探X超自然”模式的克苏鲁小说,很明显是直接受到德雷斯的影响,并且明言要完成德雷斯开始的事业并继承德雷斯的遗产。坎贝尔后来成为了英国幻想协会的终身会长,虽然他的故事中可能少些德雷斯式的精神,但他无疑也是从德雷斯这获得了许多教诲,他负责了德雷斯计划出版的《克苏鲁神话新故事》(《New Tales of the Cthulhu Mythos》)。
在德雷斯去世后,批评其做法的声音逐渐明显,自然也有为之辩护的声音,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用一个功或是过就能定论的,在这些辩论中,坎贝尔也有参与其中,他在自己的克苏鲁神话作品集《冰冷的印记》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德雷斯故去,而一些可悲的幻想文学爱好者却不遗余力地蔑视他。人们待到德雷斯不能反驳了,发表那些表面上是谈论别的话题的文章,实际文章混入了各种中伤,这么说来大概可以推测出他们的诚实和勇气吧。对我而言,德雷斯是一位极其值得信任、很有耐心的人。在我最需要他人支持的时候,他鼓励了我。不仅如此,我曾将自己重写的洛氏风格作品寄给德雷斯,得到了他的鼓励和认可,回想起来我更加感激他了。
可以看得出来在德雷斯逝去之后,依然有很多人尝试接过接力棒。不过从70年代到80年代,克苏鲁神话圈内那么多继承者当中具有着统帅地位的人毫无疑问是林·卡特。他不遗余力地推广洛夫克拉夫特以及其同时代的那些作家的作品比如C·A·史密斯等人,同时他自己也积极地参与到创作当中去,他自己续写了大量的克苏鲁神话作品。在林·卡特的作品中有的作品直接和洛夫克拉夫特的原作接上,比如《深渊最底之物》情节上可以算是洛夫克拉夫特的《超越万古》的续篇。还有的作品中直接让洛夫克拉夫特出场并声称这是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的原稿,这有点像是混淆真实和虚构的那种笔法,在署名之类的上面都用真名,比如:《粘怪》。
可以看得出来,林·卡特在自己的创作中尽可能的把所有的克苏鲁神话作品(主要是洛夫克拉夫特的)从情节上串连起来,他很多作品当中的人物都可以追溯到洛夫克拉夫特本人的作品当中去。在1975年阿卡姆之屋出版的林·卡特的诗集《拉来耶之梦》当中虚构的年轻诗人的祖先是《印斯茅斯的阴霾》里那个和深潜者交易的老船长的亲属。(《拉来耶之梦》可以看作是林·卡特效仿洛夫克拉夫特的诗集《自犹格斯星而来》的致敬之作)。
在林·卡特所有的克苏鲁神话作品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使他的短篇小说集《超越时间的恐怖》(很明显是致敬洛夫克拉夫特的《超越时间之影》)。这个短篇小说集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为整个克苏鲁神话的设定构架进入了一些新的设定,而这些设定的影响力极大一直持续到今天。其中最让人只晓的就是在作品中林·卡特设定了克苏鲁和其它旧日支配者的亲属关系——克苏鲁是加塔诺托亚、伊索古萨和佐思·奥蒙格的父亲。这个设定直接被前面提到的布莱恩·拉姆雷用到了自己的作品里面去。
《超越时间的恐怖》这一系列短篇小说构建了一个相当宏大的故事叙述框架,而其中的诸多结构几乎都直接来自于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结构。故事中的舞台之一位于加州的桑伯恩,同时还跨越到了太平洋海域的古代遗迹研究所,故事以哈罗德·科普兰教授把从南太平洋带回来的奇怪神像存入研究所开始。这一段的架构有很明显的《克苏鲁呼唤》的影子。
然后故事的高潮涉及到了旧日支配者的降临,于是为了阻止这个灾难的发生,小说中的叙述者横跨整个美洲大陆,从西海岸到东海岸,来到阿卡姆地密斯卡托尼克大学向亨利·阿米蒂奇教授和塞涅卡·拉汉姆教授求助(这两个人物分别出自洛夫克拉夫特的《敦威治恐怖事件》和《门槛上的潜伏者》两篇作品中,世界观是联通的)。故事以宏大的环形结构发散,最后在令人印象深刻的灾难中完结,故事的最后人们直面旧日支配者伊索古萨。
可以看得出来林·卡特在创作克苏鲁神话作品的风格上面有非常明显的模仿痕迹,和同时期其他作者创作的克苏鲁神话作品相比,他的作品显得有些守旧。在风格上属于融合了洛夫克拉夫特·德雷斯和C·A·史密斯的混合型风格。这种对于洛夫克拉夫特的模仿风格在德雷斯那会,德雷斯并不太喜欢这种风格,他认为这种模仿对于新进作家的成长没有什么好处。虽然有人觉得德雷斯自己模仿的比谁都更接近洛夫克拉夫特。但是德雷斯毕竟还是有自己本身的纯文学创作,而并不完全都只是洛氏文学。
在接管克苏鲁神话圈的那段时间,林·卡特从阿卡姆之屋出版了大量的类似设定集的作品——《克苏鲁神话中的众神》、《克苏鲁神话中的魔法书》,这两部作品成为了后来的丹尼尔·哈姆斯编写《克苏鲁百科全书》的基础。再加上林·卡特自己的作品当中的大量设定内容,结果就是新设定堆得像山一样高。今天的TRPG作品的大量设定几乎都来自于他的设定。
他对于设定的创新其实还是保持着自己的一套规则理论,以不能无视洛夫克拉夫特、德雷斯和史密斯等第一代“洛氏文学”创作者的设定为第一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尽量的自己创造设定并且进行交流。自己创造神明,可以看得出这也是对洛夫克拉夫特的一种效仿。
人们一直对于克苏鲁神话体系下的旧神、旧日支配者等等的关系设定争论不休,自从善恶二元对立和元素论的融合之后,这种争论就开始了,很简单因为有的人接受有的人不能接受。这就是德雷斯遭到诟病的最大原因,总之就是这一举动的争议性实在太大。而有的人也尝试把整个不断变动的体系一以贯之。
所以有的科普文这里有提到过说其实所谓的“善恶”是人类自身的想象,那些所谓的帮助人类的“古神”其实对人类并没有善意只有冰冷的漠视,帮助人类只是一个巧合罢了。实际上这个设定最早是来自于林·卡特。
正邪对立的这种模式实际上并不适用于林·卡特的克苏鲁神话小说,在他的作品中旧神是残酷的存在,对人类和旧日支配者的态度没什么区别,比如在他的故事中旧神造成了穆文明的毁灭。
不论如何可以看得出来林·卡特在继承了克苏鲁神话之后,他依然坚持着保持洛夫克拉夫特那个时候对于创作的开放和包容性,同时他自己对于创新设定也是乐此不疲——虽然在文学性上可能不及前人。很多冷门的或者在今天被用于大量游戏的克苏鲁元素全都是来自于林·卡特的创造。可以说洛夫克拉夫特开了头之后,德雷斯进一步在地基上修建高楼,而林·卡特则把这个建筑延伸了出去。林·卡特的设定之后由斯科特·大卫·阿尼洛夫斯基等人带入游戏界,他的设定被TRPG广泛采用。
可以说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大量克苏鲁神话体系的设定是来自于林·卡特在前任的基础之上创造的。是好是坏就交给别人去评判,但是他对于克苏鲁神话发展至今的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如今国内克苏鲁圈子对于他的认识还是相对较少的,中译作品也很少,在TROW论坛上仅有两篇,也许以后会有更多。
COC规则书
混沌元素社(Chaosium Inc)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的trpg(角色扮演游戏)发行商之一,由格雷格·斯塔福德于1975年创立。他们出版著名的获奖书籍、角色扮演游戏、棋盘游戏、小说等等。格雷格·斯塔福德本人所说:“混沌元素社第一次出版的角色扮演游戏是‘龙与地下城’,不久之后还有其他的一些模仿游戏。然而,混沌元素社从来没有满足于模仿,而是发布了原创的游戏、内容和设计风格的游戏。我们很快因为我们的原创的创造力而闻名,并且负责向今天的业余的爱好者介绍更多的东西。”
这是一家文学味道非常浓的出版社,他们创作和出版的规则书有非常多原著的影子,在表现气氛上非常忠于原著。这是混沌元素可以做COC规则书最重要的一点。
混沌元素社出版的最有名的游戏就是于1981年首次发行的由游戏传奇人物桑迪·彼德森创作克苏鲁的呼唤 (COC)系列。这款游戏的发行为混沌元素社赢得了包括2017年ENies、冒险博彩艺术和设计名人堂之内的超过九十多个奖项。目前最新发行的是第七版规则书还有大量的相关配套内容。
混沌元素社整合出来的克苏鲁神话体系可能是目前流传最广,最广为人知的设定体系,包括诸多内容——旧神、旧日支配者、神话生物、神话书籍、传奇历史年表……这是一个海量的工作,当然他们接触的体系应该是以林·卡特整理的克苏鲁神话体系作为基础的,并且串联了所有相关主题的内容,并在此之上进一步的整理发展创造全新的内容。
混沌元素社从1993年开始出版了一系列非游戏书籍(主要是小说)。许多书籍都是以H·P·洛夫克拉夫特的恐怖小说以及克苏鲁神话为相关主题。虽然这个系列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是创始人格雷格·斯塔福德的奇幻作品《萨塔之王》,而且属于他自己的格洛丽塔神话世界的世界观之下。
在出版规则书的同时,混沌元素社还同时在出版很多扩展规则,在扩展规则中引入了大量的新设定。这些新设定是为了服务于游戏性的,于是就有了很多可拓展内容——比如说:绿色三角洲,拓展规则设定的美国“抗神组织”,在旧日支配者的威胁下保护人类生存。在背景故事中,这个组织的起源来自于洛夫克拉夫特的《印斯茅斯的阴霾》故事中。在FBI和美国海军陆战队联合围剿了印斯茅斯之后,政府注意到了旧日支配者这些超自然的存在……同时这个组织还引出了一些敌对组织的设定“MJ-12”、“索引会”……这些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今天当我们在搜寻关于克苏鲁神话的种种相关内容、科普等等方面的信息,可能最先看到的一些整理体系就是从TRPG的规则书当中来的。不光是混沌社的,也有企鹅出版社等等其他的coc主题TRPG游戏规则书,它们运用不同的游戏规则和系统,这里就不具体多说了,因为这是最现代也传播最广泛的成体系设定归纳,其基础应该是林·卡特的基本设定,包括邪神的阵营、旧日支配者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亲属关系……大量的冷门邪神的设定,以及海量的眷族和异形生物。
关于克苏鲁神话这个“集体创作”的概念大家一直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实际上涉及到这类的情况在仔细的划分之下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这些不同的情况造成了不同的“体系构成”、“风格”。所以笔者打算在这里讨论一下,一般在网上都喜欢把克苏鲁神话类比为“东方幻想乡”这样的同人创作,现在更多的是拿SCP基金会这样的“集体创作”来进行对比。但是很明显这是有不同的,而不仅仅只是在主题上面的不同。
首先是作品联动,这是很多“体系”的构成情况,大量单独作品的集群,那些作品互相之间角色串联于是共享同一个世界观。比如说“东方”的同人圈子和SCP基金会,它们首先就是有一个官方给定的框架,这个框架是“世界观设定”。这是一个大的“基盘”,作者可以自己添加全新的故事元素,可以增加自己的设定,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可以离开这个“基盘”。这样一来大量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就由这个基础世界观设定连接了起来,不过这种时候还是有一些可以拿来比较的情况,这个可比较的部分就是这个“基盘”。
基础世界观设定的留白越多,后来加入的作者可以添加的新设定也就越多。但是这里有一个侧重点,比如说SCP基金会,实际上新添加的SCP的故事内容被融合进了整个SCP基金会之后等于是扩充了设定,也就是说,在这些集群创作的体系当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的侧重点。
或者是剧情服务于设定,或者是设定服务于剧情。SCP基金会和东方这样的创作风格侧重点更加像是剧情服务于设定,新的作品被融入进来的结果是设定进一步增加,所有的剧情故事最后都成为了新添加的设定的台阶。设定的质量由故事剧情的质量来保证。
SCP基金会
那么另一种情况呢?设定服务于剧情的情况,这里也能给出几个例子来,DND(龙与地下城)、战锤40K、美漫(包括漫威和DC)“基盘”的内容大家都差不多有一个官方给定的大框架DND的多元时空、战锤40K的银河系、美漫的英雄人物。没错基准盘就是整个体系的大舞台建筑的地基。这个地基不一定只是世界观,也可以是人物,总之是一种一以贯之的设定,这里可以摊开说的很复杂就不多说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常常会出现讨论“设定”问题的时候出现矛盾的情况,因为设定服务与剧情,所以为了剧情的合理性有时候必要的要牺牲设定的合理性。因为这两者之间既有着相辅相成的效果,但同时也有互相牵制的效果。这就要看侧重点所在了,当然足够大的“框架”可以提高兼容性,那么就可以降低二者之间互相冲突的矛盾,因为舞台的空间够大,可以把这些冲突和矛盾缓和下来。
那么克苏鲁神话呢?它在形式上确实可以说是“集体创作”,因为甚至是洛夫克拉夫特那个第一代的“洛氏神话圈”都是在这么做的。可是很显然他们的思路和前面说的例子明显不一样,首先就是洛夫克拉夫特那个年代还没有“设定”这种非常明显的概念,他们是纯文学的性质,任然是一种“文学形象”的运用,这和现在我们严格规定的“使用设定”是不一样的,要抽象的多。
然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洛夫克拉夫特虽然确实在有意识的创作“洛氏神话”,但是他始终是抱持着一个更加抽象的纯文学目的,当时其他的作者也是如此。C·A·史密斯、弗兰克·贝纳普·朗、奥古斯特·德雷斯……他们并不是所谓的“克苏鲁神话”同人作者,他们是真正的作家,在写作自己的作品,拥有自己的创作风格。他们与洛夫克拉夫特之间的创作交流打从性质上和“同人创作”、集团创作就有本质上的不同。虽然这个不同很难说的明白,可能是态度上的、目的上的,都可以。
看起来这些分析似乎和写作本身关系不大么?并非如此,因为写作本身就是把抽象的概念思维记录下里,抱持着什么样的写作目的、什么样的心情来进行写作对于之后诞生出来的创作是有非常巨大的影响的。这就是第一代“洛氏神话”让人的感觉与众不同的地方,包括那些写的很好的DND作品、战锤40K故事等等。不同在哪?笼统地来说,那些创造作品具有着一种“厚重”。
DND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分类原作“同人”创作等等?因为不谈后面的创作所有权之类的问题,单单从阅读上面来说,不同的创作目的会诞生出不同分类的作品,而不同分类的作品给人的质地感是不同的。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同人”作品的份量始终给人感觉要低于“原作”。当然越是优秀的创作“份量越重”(所以实际上同人作品里面也有份量不输于原作的作品存在,虽然这样的例子不多)。
文学创作本身是一个非常个体的事情,“集体创作”就减轻了个体的份量,相应的诞生出来的作品也会一样。洛氏神话的不同之处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我们今天把它归类为“集体创作”更多的是因为演变到今天的结果。如果要说其与众不同之处,那么那些作者的创造性质是不容忽视的。洛夫克拉夫特在世之时,甚至是德雷斯的阿卡姆之屋时期,他们虽然广泛的包容愿意参加进来进行奇幻怪奇创作的作者,但同时他们也非常鼓励那些作者要具有自己的风格,做自己的文学创作。
对比今天的克苏鲁神话和过去的不同,甚至其它不一样的主题的演变,乃至于扩展到整个创作圈(不论是文学、游戏、音乐、绘画……)随着时代的演变,创作目的和创作环境(这两者互相构建出了对方)的变化也让当代诞生的作品出现了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时代风格吧。
这里还想提一句题外话:很多人把《遗落的南境》认为是具有克苏鲁风格的作品,乃至于认为新怪谭和SCP这种当作是克苏鲁的精神继承者。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至少《遗落的南境》作者杰夫·凡德米尔就否认新怪谭与克苏鲁神话的关系,同时作者也表示过克苏鲁作品让他感到厌烦(他压根没怎么读过)。
新怪谭是一种新文化运动,就像以往所有的新文化运动一样,他们总是要“打倒”一些“陈旧的”来作为他们崛起的象征。很显然对于新怪谭来说克苏鲁神话正是其中之一,《遗落的南境》作者杰夫·凡德米尔表示“不可名状的恐怖”不能等同于“风格”,他自成一派并且不遗余力地发起请愿要求世界奇幻文学奖换掉洛夫克拉夫特的半身像奖杯(原本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半身像,现在已经换成了一个球)。——虽然如此但是很多(国内外)读者却都会从他的作品联想到“克苏鲁神话”上去……(笑)。
最开始想到要写这个的时候,正好遇上了自己的克苏鲁小说的卡文时间。在翻来覆去阅读各种克苏鲁相关主题的文章的时候想到了,于是就准备了这么一篇东西。克苏鲁神话的作品其实是有限的,作品就是那些,不论是反复咀嚼原著,或者是把各个作品结构之后把那些元素拿来咀嚼(克苏鲁风格、洛氏恐怖风格……),形式始终是有限的。然而形式背后的形而上是无限的,这就是它们超越时代的地方。真的如同洛夫克拉夫特所说,那些具有超越时空性质的宏广之物,我们确实应该抱持着敬畏看待它们。
本文来自: 机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