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酒店”竞赛升温 花500万可在星辰大海中睡一晚
(图片来源:Orion Span)
(图片来源:Orion Span)
太空酒店或可成为未来殖民火星的中转站
此外,一家名为“门户基金会”(Gateway Foundation)的公司也公布了其太空酒店的设计方案,该酒店名为“冯·布劳恩空间站”,是一个环形结构,能产生相当于地球六分之一的引力。该空间站包括24个居住模块,据说一次可容纳400名太空游客。到2025年投入运营时,该酒店每周或可接待100名新游客。
门户基金会认为,冯·布劳恩空间站只是一个概念验证,最终,他们将建造出能容纳1400人的“门户”,这一结构也将成为大型宇宙飞船带人前往火星或其他地方的中转站。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在分这块蛋糕。今年6月NASA宣布,计划每年允许两名普通公民在国际空间站停留,每晚的费用约为3.5万美元(约人民币25万元),最长可停留一个月。第一个任务最早可能在2020年完成。
虽然与Orion Span的豪华太空酒店相比,NASA的开价确实非常令人动心,但3.5万美元一晚仅为住宿费,不包括上天的费用。并且一年才两个名额,显然无法惠及更多受众。
事实上,在这几家公司之前,已经有人抢先一步做出了行动。2016 年,亿万富翁毕格罗(Robert Bigelow)就把他长达8英尺(约2.5米)、重达3000磅(约1360千克)的充气太空舱送到了国际空间站,发射太空舱用的是他好友埃隆·马斯克公司的火箭。
商业太空酒店落地难
构建太空酒店确实是一个很美妙的想法,它可以让普通民众实现在星辰大海中睡一晚的梦想。但在落地方面,它遇到的阻碍可能比太空观光旅游更甚。
技术难题和成本问题自是不用说,此外,法律是太空酒店落地的另一个障碍。近几年的太空投机热暴露了管理太空使用的国际法和条约的漏洞,并引发了加强监管的呼声。
而且太空酒店商业项目可能很难获得国家的批准。根据相关法律,企业企业要想在太空开设酒店,需要获得国家的批准,通常是企业所在的国家。而且授权政府还必须持续监督每个太空酒店的活动,并且需要对酒店可能造成的任何损害承担永久责任。
这种责任可能会使各国政府一开始就对支持这类项目持谨慎态度。
本文来自: 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