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播放量超15万,这位幻迷的《流浪地球》影评火了!
文/Muc虚空之翼
编者按:
在已经结束的电影《流浪地球》影评投稿中,我们收到了许多“有趣”的稿件,其中之一就是下面这篇。
初看时,小编只觉得这位幻迷的分析角度独特、背景资料准备充分,文字内容也有一定的感染力。在后期进行文章原创性复核时,我们意外的发现这篇文章与B站一位Up主的分析视频如出一辙。仔细对比之下,发现这部已在B站获得了15万余次的观看量的《流浪地球》视频分析的Up主应该就是影评作者本人!
经过进一步的核实与联系,我们已确定这篇文章正是来自B站Up主——Muc虚空之翼本人的投稿。所以,今天我们要推送给大家的不仅是一篇影评,同时也是一部《流浪地球》的分析视频!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观看!
这部电影吹响文化反攻的号角?
流浪地球何以大爆:燃烧生命创造的工业奇迹
作者:Muc虚空之翼
B站国创区、影视区咸鱼up主,喜爱做视频,偶尔写专栏,赛博朋克发烧友。自从十年前偶然结识科幻世界便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成为了喜欢仰望星空的精分历史学生,估计一生都会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来回坍缩。
在影片正式上映前,我想很少有人猜到今天的局面,毕竟与小破球同期的几部电影实在是太有卖相,怎么看也不像会扑的样子,但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流浪地球以三成排片拿到单天五成以上的票房,一打七、一打八毫无压力,形成对其它电影的绝对碾压。
原因何在呢?难道真的是郭帆导演已经有了诺兰、库布里克那种国际顶尖大导演的实力了吗?难道是《流浪地球》真的达到了《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那种世界顶级的高度了吗?
其实并不是,郭帆导演再怎么样也只是一个新星导演,之前执导过的有名作品只有《李献计历险记》和《同桌的你》。而同期其他贺岁片的组合也确实是比小破球卖相好得多,至少在表面上更加适合春节档。
然而,以上所有,皆被小破球现象级的票房逆袭推翻。
为什么?
我觉得,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仰望星空的全球格局与脚踏实地的中国解读
从初一看完电影出来后,我就知道小破球必然是春节档冠军,估计票房40亿左右,现在看来还是保守了。
原因无他,两个字:格局。
小破球就算在电影内容的表达上还有着种种缺点,但它的格局也已经形成了对春节档其它电影的绝对碾压。
10000座11000米的行星发动机,推动整个地球用2500年,整整100代人的时间前往4光年外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这是何等庞大的气魄?在这样的工程面前,个人英雄主义毫无用武之地,甚至一代人的英雄主义都没有任何意义,2500年的尺度太过漫长,要知道2500年前,中国还是孔子的时代,颜回死去,春秋封笔。
《流浪地球》剧照
在这之前,我们甚至从未仰望过星空,转眼间居然要推动整个星球去流浪,太浪漫也太中国,但凡是曾经对星空有过那么一丝好奇与向往的人,潜意识中一定会被这疯狂的点子吸引,这就是流浪地球吸引观众的基本盘,而这个基本盘,是刘慈欣带来的。
不过,大刘的原著背景只是一方面,由于个人文风的原因,大刘的小说能提供一个好点子,一个好大纲,却不是好的剧本,能不能在充分理解大刘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做到取其精华,合理改编为一个引人入胜自圆其说的故事,这才是郭帆导演的功力体现。
大刘说过,郭导最大的优势在于他是一个有科幻情怀的人。我知道现在很多人看到“情怀”两个字就想吐,但说真的,只有真正热爱科幻的人才有可能理解大刘的思想内核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大家看一下图片,上面的理解我认为是非常契合大刘原著的,理解到这个程度,影片的整体基调就绝对差不了。
关于标题后半部分,即所谓中国解读,就是将全球性的危机用中国的思维模式,中国人的集体情怀来加以解决,关键词是“家国情怀,集体主义,故土乡愁”。这些在剧情中都有体现,甚至连流浪地球这个点子本身,就是中国人潜意识中“思乡,乡土情结”意象的具象化,我们这个民族,从来都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安土重迁,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我们对小破球的科幻意象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流浪地球》剧照
不要误会,小破球的内容本身并没有突出民族主义情怀,甚至可以说他们是在极力避免类似的表达出现。片中的任何行动,都并非中国人独立完成,充分体现了何谓“地球集体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
《流浪地球》剧照
然而,有意思的是,就算它自己不突出民族主义或民族自豪感,但是,它的存在本身,就足以打动每一个中国人潜意识中的民族情怀,这是由它的出身和思想内核决定的,而且最关键的是,它的质量足够优秀。
《流浪地球》剧照
燃烧生命的诚意制作
这一点我觉得无需多言,直接上数字,《流浪地球》剧组为了拍好这部片,概念设计图绘制了3000多张,还有8000多张镜头稿,片中所有道具,几乎没有能直接买到的,剧组只能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了10000多件道具,通过三维建模,用大量车床CNC加工或3D打印而成,电影置景展开面积达10万平方米,直接就是预定值的十倍。
外骨骼展示
然而,他们从不曾放弃。以下这段故事,来自于《流浪地球》制作手记(有删减)——
“有一次拍了一个大夜,收工时间是早上8点,按拍摄计划下场戏就是拍摄刘启从平台跳到点火核心的戏,摄影棚的情况是:景还什么都没有,我们需要一个几十平方米纯钢板金属平台,可我们面前场地上什么都没有,早上8点收工时导演跟我说:龚格尔,我必须要休息了,今天晚上能否正常开拍就看你了,我愣住了,郭帆已经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没有睡觉了,我也跟拍了二十多个小时了,但看来此时只有我还能算有生力量了。”
那天我带着美术团队,物理特效组,动作组开始拼命的赶工,我们早上十点在青海当地找到一个舞台搭建公司,在十二点左右给他们图纸,准备材料,研究设计,签合约准备动手搭建时,已经下午五点,离开拍不到四个小时,搭建还不够,还要做旧,点火核心的复杂机械结构刚从北京运来,还没组装好,我不得不按分钟催促各个团队。
到六点半的时候,平台搭建完了,点火核心刚组装完,高台开始焊接,晚上八点多,高台高架已经基本上架立完成,复杂的机械结构,点火核心却无法运上高台了,因为时间太紧,点火核心没办法全部组装,只能把面向镜头的一半装完,可这也造成了点火核心的重心偏移,制片主任李宝泉冲上去喊道“上人!”,他用体重去配平,保证顺利吊装。
晚上九点,场景基本搭建完毕,我们比原定计划晚了一个小时,高台下已经开始撤梯子了,好多美术组的人困在高台下不来,动作组和灯光组刚刚进场,必须在场景搭建完后立刻给出灯光方案和威亚方案……这就是流浪地球剧组平凡的一天”
说实话,看完这段,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居然是他们工作的常态。
所谓的开拓者,其实也是试错者,流浪地球的美术总监曾做过三体的项目,他用一句话打动了导演“我把该犯的错都犯过一遍了”。后来他坦言“这句话完全不对,我们后面还碰到了无数的坑”。
郭帆也说过,拍流浪地球,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坑然后填上的过程。
《流浪地球》剧照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在下面有没有做足功夫,一定会通过台面上的细节体现出来。举个例子,郭帆导演甚至为小破球的世界编写了一百年的编年史,虽然其中大部分的东西都不会在电影中体现,但其完备的世界观架构成为成片中一切细节的逻辑支撑。
于我而言,曾经我喜欢看那种只有视觉奇观和特效的爽片;后来我又认为剧情至上,画面什么的无所谓;现在我觉得,质感与剧情同样重要,一部剧情简单的爽片,也可以很有质感,这样的电影我一样会给高分。
最后的原因,当然是那些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人们。
吴京咱就不说了,“空手套战狼”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了,无论之前对吴京的评价如何,这一次他体现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不得不让人赞叹一句:有种!纯爷们儿!
《流浪地球》剧照
还有中国视效公司Base、MORE VFX、橙视觉,中韩合作的DEXTER,中德合作的pixomondo,如果不是他们宁愿亏本的鼎力相助,小破球的视效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个级别,还有设计实体道具的421,希娜魔夫,MDI……据悉,小破球的制作最后达到七千人,是他们,实现了我们心中的梦想
我知道,很多人说,我们应该抛开情绪和环境来客观看待小破球,从纯粹的电影艺术上来讲,小破球不足以被推上神坛。
是的,我知道这是事实,我尊重这些观点并愿意接受。
但我不是专业影评人,我只是一个历史系学生,在我的观念里一直有一个信条:一切不放在具体历史语境中进行的历史分析都是在耍流氓。
同样,我也是如此看待小破球,我要将它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看清前因后果,看清幕后台前,放在整体的产业发展阶段中进行评价,于我而言,过于追求客观和没有温度,反而是另一种不客观。
所以,我对小破球得出的评价是:活该他们火。
他们用燃烧生命般的执着与倔强,硬是趟出了一条中国重工业科幻之路,养活了一批有专业经验的成熟团队,就凭这一点,他们功德无量,怎么夸大都不为过。
《流浪地球》剧组工作图 via豆瓣
况且,小破球的大火,也与之前的《战狼》《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优秀影片一起,宣布了低质量流量电影时代的彻底终结,无论是排片劣势下的一天逆袭,还是民众赞不绝口的奇佳口碑,都明确的告诉某些资本:对不起,随便糊弄观众,赚不了钱了。
太爽快了。
我越发相信,我们买的票,是在为我们想要的世界投票,在这个世界中,理想主义者终于赢得胜利,付出与回报实现了历史性的对等。
曾经,他们去工业光魔谈视效,到放映室看了两段超百部特效大片混剪,他们得努力挺住民族的脊梁打直民族的膝盖才能站着走出来,但现在,我们可以骄傲的指着背后屏幕说:中国科幻,有《流浪地球》!(授权转载)
部分内容略有删减,影评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文来自: 科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