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幻频道 >

《记忆裂痕》书评

   

《记忆裂痕》书评

作者: 更新时间:2020-07-24 17:40:45 阅读:

    文/舒金春

  读这本书前,提起菲利普·迪克,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规划小组》。在这个短篇里,我们现实中的每一件事都处在某个组织的精心安排和操纵下,而最令人恐惧的是我们永远无法证实这一点。这个短篇带有非常明显的菲利普·迪克风格,即 “对现实的不信任”。 “我”的存在是真实还是虚幻?“世界”的存在是真实还是虚幻?这两个问题像幽灵一样徘徊在菲利普·迪克笔下,给他的作品蒙上亦真亦幻,颓丧衰败之感。

  然而,这本《记忆裂痕》给人的感觉却很不一样。迪克踏入科幻领域的前五年,尝试了多种多样的题材和风格,故事的发展工整流畅,并且时不时流露出黄金时代的异想天开与乐观幽默。虽然某些细微之处可以窥见迷乱和疯狂的影子,但从某个意义上说,这是一本不那么 “菲利普·迪克”的菲利普·迪克作品集。

  ​

《记忆裂痕》书评

时间

  正如密室之于推理小说家,时间对每个科幻小说家而言都是无法回避的题材。迪克的不少经典之作都与时间有关。《少数派报告》解决了一场复杂的时间悖论,《尤比克》连时间的存在都变得模糊。在本书中,有四篇故事与时间有关。

  《稳定》的核心在于通过穿越时空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圆环。作为迪克的第一篇小说,处理的比较粗糙,有太多似是而非的设定。不过“维稳委员会”“玻璃球城市”“时空循环”这些概念颇具迪克特色,在他以后的小说中也反复出现。

  《头骨》和《蝴蝶》分别描述了回到过去和预测未来对现在产生的影响。彼时迪克致力于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事件发展完全如读者所料,没有涉及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或悖论。

  《记忆裂痕》同样是一个预测未来的故事。迪克加入了一个概念---记忆。虽然用“失忆”逃避了预知未来如何对未来产生影响的讨论,使故事的结局略显无趣,但“失忆”所带来的身份不确定和悬疑感为迪克开辟的一个全新的领域。

《记忆裂痕》书评

电影《记忆裂痕》海报

  ​

新型生命

  《进化》聚焦于人类的进化。未来的生命形态处理复杂事物关联的能力显著提高,甚至可以将意识转化为物理力量。这个设想和黄金时代的科幻作品是一脉相承的。当然,思维方式的变化应该也会带来道德观念的变化。迪克并没有在这个方面走的更远。

  《乌布》《殖民地》描述了两种奇特的外星生命。前者拥有非常出色的最后一句话反转,让人瞬间毛骨悚然;后者则致力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恐惧。如迪克在解说中所言:“有时,神智正常的人也会觉得物体似乎拥有自己的意志,它们不去做应该做的事,而是变得很碍事,它们对于变化表现出不自然的抗拒。”

《记忆裂痕》书评

短篇集《棕色牛津鞋短暂的幸福生活》封面

  《棕色牛津鞋短暂的幸福生活》《保存机》都是人造生命。前者是一篇富有童话色彩的幽默小品。迪克提出了一个“充分刺激原理”:只要给予足够的刺激,就可以让无生命的物质活过来。并充满戏谑的赋予两只鞋子生命,让他们上演了一出滑稽剧。后者的含义更为深远。博士将音乐乐谱变成了生物,希望人类文明的结晶永远不会被摧毁和遗忘,却悲哀的发现“生存斗争的力量比任何人类精神更为强大”,音乐生物很快在大自然的法则下发生了变异。

《记忆裂痕》书评

PKD短篇集《保存机》的封面

  ​

战争与机器

  五十年代的科幻作家都逃不过战争的影响,而当时的战争又离不开巨大机器的力量和核武器的威胁,因此战争与机器常常并行成为科幻小说的主角。

《记忆裂痕》书评

1953年1月的《想象》杂志刊载了《太空船先生》

  《保姆》和《太空船先生》都有对人类贪婪和暴力本性的忧虑。后者还设想了一个创造新世界的实验,当然也只是点到为止。《巨船》与其说是科幻,反而更像纯文学作品。迪克用一个荒诞的造船故事反映了核威胁下人们的普遍焦虑,流露出后期常常出现的悲观与无力感。与之相反的,《守护者》是核战争进行中的故事,却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故事中的铅人和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发射器》《伟大的C》是后核战争时代。前者描述了由机器接管的无人世界,后者则是将大机器发展为宗教性质的崇拜。

《记忆裂痕》书评

1953年1期的《银河》刊载了《守卫者》

  ​

童话/奇幻/小品

  《沃昂》是最令我感动的故事,虽然很难把它定义为科幻。这是迪克卖出的第一篇小说,从一只狗的视角看待垃圾工收垃圾的过程。关键并不在于这条狗对人类社会的想象力有多么丰富离奇,而是迪克从创作伊始便拥有的对其他人或物种的同理心。在《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仿生人和人类唯一的差异在于仿生人无法移情。我想,这正是他对“何以为人”这个问题的回答。

  迪克在解说中提到自己的理念:“(我)试图进入另一个人的大脑,或者另一种生物的大脑,并透过他或它的眼睛向外看,而且这个人与我们其余人的区别越大越好”“写小说有必要这样做:为无法说话的人发声”。这种同理心,大概是他作为杰出科幻作家创造力的来源。

  《小人行动》和《牺牲》讲述的都是人类与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种族的对抗。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始终保持游戏感,显得童趣盎然;后者虽然是童话般的设定,却有着残忍和黑暗的结局。《花园中》《精灵王国》两篇奇幻故事都是将古老的神话故事放到现代。《坚持不懈的青蛙》则是迪克难得的轻松活泼的小品,可以视为迪克变换风格的尝试。小人物运用新科技时产生了大麻烦,最后巧妙的解决。这个套路百试不爽。

  悬疑

  《森林里的吹笛人》和《藏有秘密的水晶球》都是标准的悬疑故事,后者还有欧·亨利式的结局。《被俘获的飞船》中,主人公一行人乘坐飞船游历了小人国和大人国。大多数科幻小说只负责想象不可思议的事件,但很少通过想象让不可思议的事件合理化。迪克对这篇作品中主人公的奇妙经历做出了一个出色的、富有新本格推理小说风格的解答。

  迪克早期风格的集大成者,是一部中篇《变量人》。未来战争中人们会预先通过计算机确定胜负的概率,然而,一位修理工意外从过去穿越而来。他拥有天才的能力,从而给计算机增加了一个无法计算的变量,使得一切都变得不确定起来。适合电影化的场景和节奏,草蛇灰线的布局,不断碰撞的矛盾,最终以星辰大海的展望作结,既带有黄金时代的印记,又展现了迪克游刃有余的讲故事能力。英雄气概的小人物,也成为迪克日后作品最重要的特色。

《记忆裂痕》书评

短篇集《变量人》的封面

  迪克在本书的自序中提到:“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说真正的主角是一个观念,而不是一个人。在优秀的科幻小说中,其观念是全新的,激发人心的。”他的短篇小说,无一不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罗杰·泽拉兹尼说:“即便当细节已被遗忘,菲利普·迪克的故事仍然会留下一种东西,它会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时刻来到我心中,让我有所感,有所思。”这种东西,大概就是迪克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的与生俱来的同理心。他不断创造崭新的观念,我们也许会忘记具体的人物和情节,但这些观念存在的意义与理由,却始终能让我们有所触动。

  《记忆裂痕》作为迪克早期的探索之作,和我们已经认识的菲利普·迪克也许有所不同。但正是通过这些探索,他才开始迎来接下来几册作品中大展才华的时刻。他拥有改写科幻小说历史的天才能力,也许他自己,才是一位真正的变量人。

本文来自: 科幻世界

上一篇: 埃里克·弗兰克·拉塞尔——最高智慧 下一篇: 地平论者如何解释宇宙:地球可能有“吃豆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