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三、艾灸注意事项及禁忌
1 施灸要掌握好“量”
1)、“壮”:古代将灸法的计数单位称为“壮”,即施灸时每燃烧完一个艾炷就称为“一壮”。一般来说,艾炷越大,刺激量就越大。通常每个穴位一般灸3-7壮。
2).艾灸的施灸距离:清艾条施灸一般距离皮肤2-3厘米,以不引起灼痛为度。一般说来,距离越大,刺激量越小。
3).施灸时间:艾灸时间为5-10分钟,一般时间越长,刺激量越大。
2、施灸讲究先后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再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况下,不必过于拘泥,可酌情而灸。
3、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研究表明:感传活动是人体经气运行的表现,是人体内源性调节功能被激活的标志。艾灸疗效与传感显著程度密切相关,感传愈显著,疗效也愈好。采用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的方法,对艾灸治疗和预防疾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选穴要精当,热力应充足。施灸选穴要精,少则一穴,多则不过二三穴。近代针灸学家承淡安主张:“取穴中肯,精简疏针,灸穴勿多,热足气匀。”
5、季节交替最宜灸。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此时经脉开合,气血流转,适时以艾灸火热之力助阴阳互生,气血旺盛,治病防病能够事半功倍。
6、灸法禁忌。艾灸注意事项。
1)、 颜面处、心前区、大血管和关节活动处不可用瘢痕灸。
2)、 禁灸和慎灸的穴位有晴明、丝竹空、瞳子髎、人迎、经渠、曲泽、委中等。
3)、 妇女妊娠期,腰骶部和少腹部不宜用瘢痕灸。
4)、 对外感热病、阴虚内热、阴液不足及邪热炽盛的病人一般不宜做艾灸。
5)、 患者过劳、过饱、过饥、大渴、大惊、大恐、大怒之时禁止做艾灸。
7、 灸后处理: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出现小水疱,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疱过大,可用消毒针的毫针刺破水疱,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布包敷。
上述是关于艾灸的功效和艾灸的作用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同时也介绍了艾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希望大家在使用这种传统手法预防治病时,一定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这样才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