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3点,掌握职场安全距离
职场人,每天与同事接触的时间多于亲人,殊不知,如此亲密的关系往往更易产生问题。
而问题的十之八九,都来自于“没有分寸”。
今日午休,我在办公室里做锻炼,同事没有敲门直接闯进来,然后一下子看到了穿着无袖衫在办公室前乱蹦乱跳的我。
虽然都是女性,但我立即产生了一种非常强烈的“被入侵感”,很不客气地说了一句:“你怎么都不敲门?”
同事有点不高兴:“你凶什么啊?我觉得你肯定没睡我才进来的,为什么要敲门?而且,要不是跟你关系好,我才不进来呢!”
同事不等我回答,“砰”地一下关门而去了。
也就是说:因为我们关系很好,她觉得突然闯进午休时的办公室并没有问题。但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冒犯。
我们对“分寸”的定义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必要有矛盾。
职场中,矛盾的产生往往与“没分寸”有关,要想规避这些矛盾,就一定要掌握“职场分寸”。
一、行为要有分寸我们公司的艾蓝,就是一个“没分寸”的人。
有一天早晨,同事向大家宣布:“我今年底就要结婚了。”
全办公室都鼓掌为她祝贺,然后各自想着应该随多少礼,送什么礼物,婚礼的时候穿什么比较好看。
只有艾蓝张口说了一句:“我早就知道了。”
“啊?”要结婚的同事有点吃惊,“你怎么知道的?我之前从来没有说过啊。”
“哈哈哈,我是谁啊,我当然知道了。”
然后气氛就比较尴尬了,对于要结婚的那个同事来说,这个信息当然应该是她想宣布的时候才宣布,那样才有喜悦的效果,但是已经有人提前知道了,真的让人很扫兴。
这个消息是我的,凭什么你先知道呢?虽然艾蓝是办公室里的“小灵通”,但是获知他人这么重要的私人信息,还是会令对方感到不安。
当天中午,艾蓝找不到自己的杯子,伸手抓过我的杯子,直接用我杯子喝水,边喝还边跟我说:“咱俩谁跟谁啊!”
当时我真想告诉艾蓝:“姐!咱俩真的没有那么亲近,没有!请你放下我的杯子!”
“咱俩谁跟谁”,这原本是一句好话,但是近年来随着用的人越来越多,反而变成了一句令人害怕的口头语。
许多人分不清自己与他们交往的界限,总觉得是好朋友了,就可以什么都分享了,什么都不在乎了,甚至什么都可以借用,却不去考虑对方不否愿意。
生活中,打着这种“咱俩谁跟谁”的旗号而刻意忽略掉距离感的人很多,艾蓝不过是其中一例而已。
其实她人不坏,但是时间一长,大家就都不愿意和她交往,因为她对我们的“门”开了,我们对她的“门”还没有想好开没开,而她无论我们的“门”开还是没开,她反正是要强行撞开,而且还要我们带着笑脸来迎接。
这样的人,往往是我们身边接触起来最讨厌的人,而这样的人,其实也是最冤枉和无辜的人,她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觉得自己一腔子血都洒给了朋友,人家怎么就不领情呢?
这就是没有把握好分寸感的表现。
二、言语要有分寸小鹏是公司的老员工了,平时业绩好,客户好评率高。但是最近他有了愁事:怎么同事们有聚会总是不愿意叫上他了呢?即使是他去了,大家也都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坐得远远的。如果期间聊了什么话题,小鹏多说几句,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转移话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鹏百思不得其解,又百转愁肠难过,于是只能和人事主任谈。主任听完小鹏的话,点点头:“你终于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至于原因嘛……下次单位聚会,你带支录音笔,把大家的聊天和你自己的发言都记录下来,你听听就明白了。”
小鹏从善如流,就按照店长的意思做了。待到聚会后录音放出来,小鹏一听惊呆了,每次他说话都是这样的风格:
“我去,你是不是个傻逼!那款车能买吗!只有猪才会买!换一辆真的,你听我的没有错!”
“哇,你脑子进屎了吧,这种电影你都约我看!我才不要看那种脑残电影呢!”
“你和你女朋友什么时候分手?还不分?我跟你说,再不分就要戴绿帽子了,快点的!”
……
看着小鹏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店长问:“你觉得不舒服了,是吗?你的语言过分了,是吗?”
小鹏挠了挠头:“其实我没有恶意。跟大家都是哥们儿,我才那么说的。我是真的不想让他买那款车,是真的不好。那个电影风评也是真差,还有那个分手的……”
“我懂,你没有恶意,但是你的语言里却充满了暴力。”
店长说,“无论和大家有多亲密,总有一些话是不应该说的,总有一些问题是不应该提的,这叫分寸。小鹏,你就是太不知道分寸了。”
职场中,很多人说话甚是随意,甚至带有人身攻击的意味。他们觉得:只要我心意真诚,说什么都没有关系。所以一旦有人指责他们,他们会非常无辜地说:“我没有恶意啊。”
却不知语言的不逊本身就是一种恶意,这些恶语在无形中撕开了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毁坏了你经营多年的人际。
三、心态要有分寸同事能不能做朋友?
原则上讲,最好不要。
职场关系千丝万缕的,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同事是哪个同事的后台,永远不知道哪个同事和哪个同事是骨子里的死敌。
工作环境的复杂导致在其中选择朋友具有风险性,为了规避风险,以不选择朋友为妙。
我曾有个同事在工作期间偷偷溜出去办房证,只跟对桌的女孩说了。对桌女孩因为觉得“我们是朋友”。
第二天一早就关心他“你的房证办好了吗”,瞬间在领导面前暴露了同事昨天没有请假就跷班的事实。同事和这个女孩发了火,说要绝交。没想到女孩的后台很硬,于是这次人际关系的“绝交”影响了一大片人。
大家都是无心,但造成的后果却不能抹去。
所以,如果想要把握好分寸,与同事之前只谈工作少谈生活,会少很多麻烦。
说到底,人有分寸方能行止于天地之间,职场复杂,更要如此。
行动拉开距离,言语保持得体,心态注意疏离,职场关系就不会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