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中国福建南靖县,清乾隆年间先祖渡海移居台湾北部,地籍称淡水管、内港、摆接堡、广福庄,即今中和市中山路3段63巷土地公庙一带,世代於耕读之余,以木作工艺及造屋营建为业。应伦,乳名金甘录,字应光,别名陈九,人称阿九司、或阿九狮。生於1845(道光25)年1月14日,诞生时的祖厝,是三座紧邻的三合院平房,後倚外员山,前有小溪环绕,视野一望无垠,景色优美,祖先在此定居已经好几代了。应伦父名井泉(1819-1894),母杨氏钗娘(1821-1876),应伦在家庭中排行老二,长兄来发早应伦4年诞生,但2岁即夭折。基於传统职业多以父子相承的习俗,推测应伦很有可能是自幼依父亲习木作工艺,因承自祖上的家业,而井泉公生於1819(嘉庆24)年,生下应伦的当年为27岁,妻25岁,正是年富力强之际。若依常理推论,应伦拜师习艺,也必在15、16岁以後,且必经过严格的3年4个月的学徒时间,学成出师後,则在20岁上下,他可能是追随着父亲或司傅出外包工,建造或宅第,或官署,或寺庙。从学徒到独当一面的大司傅,至少必经过10-20年的岁月,应伦经手的大木作工程必多,只是缺乏详实着录,不过从陈氏後代子孙族人的回溯,村里的人每当谈起阿九司时,必竖起大拇指,且言谈之间,若提到与九或狗谐音时,必然避讳,由於狗和九的台语发音相同,因此每当谈到狗字时,必用浪狮二字来取代,以示对应伦司的尊敬。应伦司经手整建的寺庙,唯一被确认者为中和广济宫。广济宫初建於乾隆年间(1736-1795),至1811(嘉庆16)年、1871(同治10)年等,迭有重修,而1880(光绪6)年的大整修工程,便是由阿九司主持,广济宫的的格局是两殿两廊式,面宽三间。三川殿、大殿的四点金柱等都有光绪庚辰年(1880)的落款,大殿的明间宽度长达5公尺34,几为次间的两倍,而其栋架粗大,瓜筒雕老鼠咬金瓜,螭虎拱、员光等均雕刻精美,是保留了应伦司的独特手艺。应伦司是和另一位匠师作对场而完成整修工程的,当他施工时,有可能是将自己的五弟应彬,或是亲生的儿子明远等带到身边实习,以亲自教导手艺。应伦司在1904(明治37)年迁居大稻埕六馆街,开始接触西洋式建筑,并把儿子明财带出来当助手,从事包工程盖洋楼的生涯,1909(明治42)年和当时的黄乃洲定下契约包造位於大稻埕建昌街的一座大洋楼暨茶楼,总工程费达14200元,分5期施工请款,时间长达3年,至1912(明治45)年6月方竣工。应伦司有兄弟5人、姊妹5人,除了长兄来发外,另有三弟安治生於1849(道光29)年,四弟安然生於1858(咸丰8)年,他们均曾娶妻,但均未有子嗣便过世了。至於五弟应彬生於1864(同治3)年,少应伦司19岁,自幼跟随在二哥身边习艺,虽为兄弟,但因年龄悬殊,已情同父子。应伦司曾初次应聘修建大龙峒保安宫,当时他将幼弟带到身边,当作自己的助手,同时也一面传授给他绝活手艺,应彬司日後的工艺成就,其实是奠基於应伦兄长的悉心教导。因此1917(大正6)年的大龙峒保安宫大修工程,应彬司便得以独当一面的包揽下来了。应伦司於1862(同治1)年8月15日,娶妻翁氏满娘(1844-1928),次年便生下了长男明远(1863-1950),之後又有次男明财(1866-1946),参男明定(1871-1944),及长女姝娘(1883-?)等,共育有3男1女。应伦司一生之中,接手工程无数,当整修大龙峒保安宫时,已经从摆接堡广福庄迁出,住进了大稻埕的六馆街,1894(光绪20)年4月因父亲井泉公逝世,一度为料理丧事而迁回外员山,经过数月的法事,才将父亲安葬在观音山公墓。而既迁回外员山後,便经常的两地来回奔走,其後住老家的时间稍长,而将六馆街的房舍逐渐交给儿子明财经营。应伦司一生栽培了幼弟及後生3兄弟,幼弟应彬其後自立门户,专门接手庙宇的大木作工程,终成为一代建庙司傅。3兄弟则专门接手林本源园邸的建造工程,因有感於父亲一生的恩泽,3兄弟在父亲往生之日1920(大正9)年5月22日,请来道士团,日日诵经超渡回向,法会持续长达3个月,犹不曾停歇;遗体葬在员山顶的陈氏公墓。
历史建筑资料库分类架构暨网际网路建置第一期委托研究计画成果报告书/计画主持人林会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