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交能力培养,家长需重视,你可以学一点“ICPS法”
在家庭教育领域里,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现代的育儿观。因为这可以让我们更轻松,更愉快地每天陪伴孩子成长,并且会在育儿过程中提高效率。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ICPS法”。
可能很多家长并不知道“ICPS法”是什么意思,但是从问题本身的整体意思,可以推断得出来,其实就是儿童社交能力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默娜●B●舒尔提出,基于CBT认知行为原理构建,对儿童进行社交能力训练的系统。后来由于这个名词太过于学术化,简称为“I Can Problem Solve”,大概意思就是鼓励儿童自己动脑子想如何解决问题,并且照顾到别人的感受。为了更简明扼要地定义该训练方法,就取缩写字母 ICPS。
我们都知道,孩子从出生后,就需要有父母或照料人陪伴,也都会给孩子买来一些玩具,或者经常和宝宝说话,拥抱和亲吻宝宝,通过声音、目光、皮肤接触等方式,让宝宝建立起最初的与人交往关系。
随着宝宝学会行走后,慢慢就会不断扩大活动范围,接触到同龄或稍大的宝宝,这时就真正步入到有实质性的幼儿社交活动之中。
但是,这需要父母的辅导,合理引导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避免产生冲突。有些家长恰容易忽略辅助引导,结果就会使孩子在社交发展方面迟滞,甚至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后不容易与同学或小伙伴相处。
1、主要抓住6组重要字词训练
(1)是-不
(2)和-或
(3)一些-所有
(4)之前-之后
(5)现在-以后
(6)相同-不同
这六组字或词,应该放在具体的语意环境之中,以郡县孩子建立起选择思维,避免儿童为达到个人诉求而固执己见。
可以说,这六组字词对儿童社交关系的发展非常有重要意义,对很多中国年轻父母来说,绝少有这方面的育儿理念与知识。结果就常常用大人的单向思维模式来陪伴孩子,包括引导孩子与他人进行交往。当孩子不愿意与人分享,或者被人拒绝或排斥之后,就会有明显的沮丧感或挫败感。
时间长了之后,会让孩子缺乏主见,更多依赖于父母代替自己做出选择。包括和谁玩儿,都需要父母先选好目标,然后组织孩子们一起玩耍。
2、教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家长需要教孩子理解几个用于情绪表达的常用词汇,如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寂寞。这些词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感受,避免孩子陷入过度自我。
(1)看图游戏。家长在陪孩子看图片或者动画片的时候,可以见缝插针问孩子,图片中的人是什么感觉?图片里的人心情如何?比如光头强,当他被熊欺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2)理解他人的感受。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观察他人的感受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识别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等情感类词汇。当然,这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不能空口说教,否则,孩子根本不感兴趣,自然听不进去。
(3)讨论感受。在拥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经常会聊一些话题,必然会涉及到每个人的感受,这时就可以引导孩子也谈谈他(她)的感受,以及看到别人当时的感受或情绪变化。这就避免家长只会看到孩子犯错时一顿无理的斥责或打骂,既而让孩子内心情绪更加低落,甚至不愿意听父母的话。
3、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家长需要清楚,必须要教孩子学习更高级的几组词汇,
(1)合适-不合适
(2)如果-那么
(3)可能-或许
(4)为什么-因为
(5)公平-不公平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尽快理解这几组词,不妨教孩子用这些词造句。其实这就涉及到语言学习和应用了。当孩子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高级词汇的时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多了起来。
1、举一个例子进行演示。
上面不是学会高级词汇了吗?如拿出来一组:为什么-因为。
家长可以问孩子:“宝贝,那个小朋友为什么拒绝你了呢?”
再看孩子答:“因为……”可能半天也想不出理由来。
家长这时就可以引导孩子,比如这样说:“因为那是两个人的游戏,当时那两个小伙伴正在专注玩,需要你等待一会啊。”
瞧,这样的引导,是不是就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被拒绝的理由了?
当然,在与孩子进行沟通和引导时,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否则,孩子真不容易理解。因为他(她)的情绪可能只会陷入到不满,甚至是愤怒之中。
2、为了更直观地让孩子理解和感受被玩伴拒绝后,应该如何应对,家长还可以选择下面的方法。
(1)角色扮演。家长和孩子玩解决问题的角色扮演游戏,或者还原白天发生过的事情。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请家长一定要切记。只有孩子学会了换位思考,才能更充分地理解当时小伙伴为什么会那样拒绝自己。
(2)玩偶游戏。使用玩偶来扮演其他小朋友,玩解决问题的游戏。玩偶剧更像是舞台剧,只不过是微缩版的,在家里或户外都可以随时方便应用。
(3)找办法游戏。把每一次矛盾都当做一个找办法游戏来对待,这些事情就都是孩子成长的台阶。
1、当时情景。
妈妈正与爸爸说话,女儿在旁边总是打断。于是妈妈便停止与爸爸说话,教孩子正确的沟通方法。
2、妈妈与女儿沟通。
妈妈问女儿:“我可以同时和你说又和阿姨说话吗?”(提示思考事实)
女儿回答:“不能。”
妈妈问女儿:“我和爸爸说话时你打断我,你觉得我会有什么感觉?”(提示思考感受)
女儿回答:“我不知道。”
妈妈又问:“我知道你想和我玩,当我和爸爸说完之后,我会听你说的。现在你能想点不同的事情来做吗?”(提示思考行动)
女儿回答:“好的,妈妈,我知道怎么做了。”
结束语:对于ICPS法本身并不复杂,但是需要家长拥有现代育儿观,否则,你可能根本没有那个耐心去认真学习和领悟。不自觉地就始终保持一种低效的育儿思维方式和手段,在很多时候,越是不懂越难管教孩子,这就是当下的现状。而那些爱学爱思考的爸爸妈妈,则在有了丰富的育儿知识储备之后,会非常从容地教育孩子,并且会时刻感受与孩子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