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善于社交,如何帮助孩子提升社交技能,几个方面要注意
幼儿园新转来了一个小女孩莉莉,穿着漂亮的公主裙和粉色的小鞋子,看着像童话里的小公主。小朋友都很友好的看着莉莉,尤其是一群小女生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一样,对莉莉不停的问东问西"你叫什么名字?""你喜欢做什么啊?""我们一起玩吧"、、、、、、面对小朋友们的热情,莉莉却显得异常的平静,甚至是傲慢。她不怎么喜欢和小朋友说话,也不和小朋友玩游戏,总是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的,比如:自己看书、自己画画、自己玩玩具。
一个人玩的小女孩
老师看到莉莉总是一个人玩,为了让莉莉尽快的融入到新的集体中,就引导莉莉加入大家的游戏:"莉莉,我们一起和做朋友玩游戏吧。"老师拉着莉莉的手,对莉莉说。"不,我喜欢一个人玩。"莉莉拒绝了。老师感觉到很意外。
下午放学的时候,莉莉的妈妈来接莉莉回家。老师和妈妈聊了一下莉莉在幼儿园的情况,就莉莉的性格方面说了起来。莉莉妈妈说:"我家莉莉其实是有些胆小的,她害怕在幼儿园交不到朋友,怕被别的小朋友取笑,才故意这样的。其实莉莉是很想和大家一起玩的。还请老师对莉莉多多关照啊。"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莉莉是有一点的胆小和自卑,害怕被拒绝,才故意装出高傲的样子。
内心孤独的小女孩
莉莉的这种情况,属于社交心理障碍的。
关于社交心理障碍的定义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
好的社会交往可以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恐惧、痛苦,可以宣泄愤怒及压抑。因此社会交往对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有些人在社会交往中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能交往,这就是属于社交心理障碍,英文称之为"Social Barriers in heart"。
莉莉因为害怕自己在幼儿园交不到朋友,害怕被别的小朋友嘲笑等,所以不敢主动和小朋友做游戏、玩玩具等,这是莉莉在用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内心的敏感、脆弱、孤独和害怕。
其实,孩子虽小,但是孩子的内心却通常比大人还要敏感,也更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当他们对某一件事没有信心的时候,就会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拒绝:比如害怕别人不理自己,那么自己就装作高傲的样子,不理别人;比如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就故意做出不在乎的样子"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比他还厉害";比如害怕自己做不好某件事,故意说"我不喜欢玩这个"、、、、、、
我不喜欢
孩子出现这种社交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呢?
社交心理障碍其实算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但是并不需要药物的治疗。作为父母,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引导孩子走出社交心理障碍的误区。
一般来说,孩子出现社交心理障碍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的,更有"原生家庭"的影响。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内心就会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对外界的环境就会产生抗拒心理。
不和谐的家庭环境
很多的时候,我们都说我们要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不利影响,也是这个道理。
在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指的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这个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中的学效对象、家人之间的关系互动等,都会影响子女日后在社会上和在自己家庭中的表现。
如果家庭中有过于强势的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过度,不允许孩子自己做事,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行为。那么孩子就会出现胆小、内向、自卑、不敢与他人交往等症状。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人生。
2、 家人的过度宠爱: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有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了,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吃苦受委屈,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造成了孩子的虚荣心。一旦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就会失衡。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孩子就会通过一些过激的行为或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存在。
溺爱过度的孩子
明明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小霸王"。因为家中只有他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包括爸爸妈妈都宠着他,什么事都依着他,造成了明明霸道不讲理的性格,遇到事情,不会想办法解决,只会来横的。比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正在玩滑滑梯,需要一个个的排队玩,明明想玩了,就只会插队,并毫不客气的对别的小朋友说:"你走开,我要玩。"一次两次、、、、、、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和明明一起玩了,看到他,都会躲着他走。
因为大人的宠爱,因为没有告诉明明要遵守规则,导致明明不明事理、欺负小朋友,最后明明没有了朋友。
三、孩子的社交范围小: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和别人的交往。如果孩子的社交范围很小,不经常接触到外人的话,就不懂得该怎么样和别的小朋友相处,内心也更容易感觉到失落和孤单。
不善交际的孩子
雨欣就是一个这样的小朋友。雨欣现在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是她却只有一个好朋友小文。在学校里,无论小文去做什么,雨欣都会跟着小文身后:小文去喝水,她跟着;小文去丢垃圾,她跟着;小文去上厕所,她也跟着、、、、、、甚至雨欣看到小文和别的小朋友玩,心里就很难过。有一天,小文因为发烧没有去上学,雨欣一整天都哭哭啼啼的,也不想在学校呆着。
孩子的社交范围小,无意中就会限制了孩子和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会逐渐削弱孩子的交友欲望,让孩子变得依赖性强、敏感、自卑。
孤独的孩子
当孩子出现社交心理障碍的时候,我们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及积极的调整自己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技巧,帮助孩子拓宽社交范围,提升孩子的内心安全感。
"骄傲和自卑是一对孪生姐妹",孩子通过这种表面的骄傲,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害怕、孤单、敏感等,我们家长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促,帮助孩子克服心理的不安,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增加对自己的信心。
首先: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孩子最熟悉最能体会到爱和温暖的地方。家人的关爱,能够让孩子的内心平和、安定、乐观、坚强、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温暖有爱的一家人
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儿童的心灵。"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也是孩子心目中的无所不能的超人,更是孩子坚实的后盾。爸爸妈妈遇到事情,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且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对待孩子,能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给予孩子尊重和自由,及时的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情绪的变化等,这样能够给予孩子帮助和引导。
妈妈和孩子谈心
萌萌今天放学回到家后,就一脸的委屈不高兴,小嘴撅着。妈妈看到萌萌的样子,觉得很奇怪,等萌萌放下了书包,妈妈拉着萌萌的手一起坐在沙发上。妈妈温柔的问萌萌:"萌萌,你有什么事情,需要妈妈帮忙吗?""妈妈,今天我不小心摔坏了萱萱的画笔,她就说以后再也不和我玩了。"萌萌含着眼泪说。妈妈听了,把萌萌抱在了怀里,轻轻地说:"原来是这样啊,那你向萱萱道歉了没有啊?"萌萌摇了摇头。妈妈接着说:"你和萱萱一直都是好朋友,但是你摔坏了萱萱的画笔,是要先向萱萱道歉的。另外画笔摔坏了,不能用了,你要给萱萱一个新的画笔哦。""嗯,我明天就向萱萱道歉,我还要用我的零花钱给萱萱买一个新画笔。"妈妈亲了亲萌萌的小脸,萌萌不好意思的笑了。
其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当孩子有了自我的独立意识,或者是有想要独立做事的欲望的时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自立的孩子
独立性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①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②使孩子肯定自己
③有助于孩子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的锻炼
作为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学着帮助妈妈做家务,扫地、洗碗、洗自己的袜子等,当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内心里是对自己的肯定----我已经长大了,我能够帮助妈妈做事情了,我是个大孩子啦;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给客人打招呼,帮助招呼客人:"叔叔阿姨,请坐,请喝茶、、、、、、"在孩子心里-----我是一个小主人;让孩子尝试自己去买一些简单的东西,或者学习用品。孩子在购买的过程中,需要同店主进行语言的沟通交流:"老板,XX在什么地方?这个多少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孩子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也能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
独立的孩子最自信
再次:培养孩子多方面的爱好,拓宽孩子的社交
世界著名的潜能大师博恩﹒崔西说:"一个人的幸福快乐,百分之八十来自和他人的相处,百分之二十来自自己的心灵。"
孩子能够通过共同的爱好,来寻找自己的朋友。孩子的内心其实都是渴望交到朋友的,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就要通过平时的观察,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对孩子加以引导。在我们班上,喜欢画画的小朋友,下课了经常在一起讨论画作;喜欢做游戏的小朋友也喜欢聚在一起玩游戏;喜欢跳绳的孩子就会三三两两的一起跳绳;喜欢踢球的男孩也会聚在一起踢球、、、、、、这就是共同的爱好把孩子们联系在了一起。
一同玩耍的小朋友
孩子有爱好,能够和朋友在一起有话说,能结识新朋友,这样有利于孩子社交范围的扩大。我家孩子就喜欢轮滑,本来他是有点内向的,但是在轮滑班上课的时候,都是他的小伙伴,大家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孩子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爱说了,甚至还交到了几个好朋友。
社交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良性的社交能够让孩子的内心得到满足、尊重,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最后: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孩子的内心都是渴望被肯定、被欣赏的,就好比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父母的每一次鼓励和肯定都是在给孩子创造一次机遇。
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
小明:"妈妈,今天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全都做对了。"
①妈妈:"明明真棒。"
②妈妈:"明明胆量变大了啊,真好,都答对了,说明你认真听课啦,以后要继续保持哦。"
我们来看看妈妈的哪句话比较合适啊?第一句话只是简单的一个"棒",没有任何的代表性。
第二句话从两个方面对孩子进行了肯定:①孩子的胆量变大了;②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了。
所以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让孩子感知到父母对自己的在乎和关注。
孩子的社交心理障碍,需要家长的用心陪护,耐心引导,帮助孩子逐渐的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打开心结,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做一个内心健康快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