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酬有道——说对话做对事看对人
有人说:学会应酬,半生不愁。充分说明应酬的重要。在应酬中,我们可以发现,不仅特征相似的人会相互吸引,而且彼此之间差异较大的人,也能够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在需要、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如果存在差异,而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又正好成为互补关系,就可以产生相互吸引的关系。这证明人不仅有认同的需要,也有从对方获得自己所缺乏的东西的需要。
那么,互补和相似定律是否矛盾呢?它们并不矛盾,因为差异并不一定都能形成互补。互补性的前提是,交往双方都得到满足,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么相反的特性就不能够产生互补,甚至还产生厌恶和排斥。比如高雅和庸俗、庄重和轻浮、真诚和虚伪等,这些就只能造成“道不同者不相为谋”。
或者说,形成相似的那些条件,往往是大的方面,比如人生观、做人处世原则、人生追求等。这些如果不同,就难以理解,不容易吸引。而形成互补的,往往是相对较小的方面,比较具体的特征。就像人们常说的:“该相似的地方相似,该互补的地方互补。”
互补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交往中的一方能满足另一方的某种需要,或者弥补某种短处,那么前者就会对后者产生吸引力。如能力强、有某种特长、思维活跃的人,对能力差、无特长、思维迟缓的人来说,就具有吸引力;依赖性特别强的人愿意和独立的人在一起;脾气暴躁的人和脾气温和的人能够成为好朋友;支配型的人和服从型的人能够结为秦晋之好。试想,如果两个都是支配型的人结为夫妻,那家中还能有太平吗?另一种情况是因为别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你的理想,而增加了你对他的喜欢程度。如一个看重学历的人,自己又没有拿高学历的机会,会很看重高学历的朋友等。
任何人都与生俱来地具有一些缺点,而且性格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往往在寻求生活伴侣和事业伙伴时,注意寻找能弥补自己缺点的人。
在事业的合作上,寻找和自己互补的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比尔·盖茨原来自己经营微软公司,时间长了,逐渐发现自己在管理方面能力的某种欠缺。而且他自己真正的兴趣是在软件开发上,所以逐渐感到分身乏术,力不从心,工作兴趣也下降了。他逐渐认识到管理方面需要有专门的人才来为他打理,后来就找到了大学时的校友鲍尔默。而鲍尔默恰恰是个管理方面的天才。他热情万丈,善于影响别人,善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对于比尔·盖茨来说烦琐乏味的管理工作,对于鲍尔默来说则乐趣无穷。这就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强强联合,缔造了辉煌的成功。
商务应酬中,商务人员如果可以熟练运用相似定律和互补定律,全面掌握与客户的交往,那么在应酬中必能无往而不利。
一、用心赢得人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要想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就必须表露自己的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向别人讲心里话,坦率地表白自己,陈述自己,推销自己。这就是自我暴露。
当自己处于明处,而对方处于暗处时,你一定会感到不舒服。自己表露情感,对方却讳莫如深,不和你交心,你一定不会对他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当一个人向你表白内心深处的感受,你可以感到对方:首先信任你,其次想和你达到情感的沟通。这就会一下子拉近你们的距离。
在应酬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知心朋友比较多,虽然他外表看起来不是很擅长社交。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人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为人真诚,渴望情感沟通。他们说的话也许不多,但都是真诚的。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不知怎么总能有人来帮助他,而且很慷慨。
而有的人,虽然很擅长社交,甚至在交际场中如鱼得水,但是他们却少有知心朋友。因为他们习惯于说场面话,做表面功夫,交的朋友又多又快,感情却都不是很深。因为他们虽然说很多话,但是却很少暴露自己的感情。其实人人都不傻,都能直觉地感到对方对自己是出于需要、还是出于情感而来往。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对情感的需要,就好像对食物的需要一样,是与生俱来的。情感纽带下结成的关系,要比暂时的利益关系更加牢固。
实际上,人和人情感上多少总会有相通之处。如果你愿意向对方适度袒露,总会发现相互的共同之处,总能和对方建立某种感情的联系。对于可以信任的人吐露秘密,有时会一下子赢得对方的心。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应该至少让一个重要的他人知道和了解真实的自我。这样的人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实现自我价值所必需的。
当然,凡事都有度,商务人员在应酬中,“自我暴露”不足是不好的,过度也是不好的。商务人员在应酬中,要掌握自我暴露定律,在与客户的交往中,交流一些生活中的并不私密的情感,既给人亲近之感,又不会让自己处于不安全,从而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这样一来谈成生意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二、将酒宴变成人脉源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对于现代人来说,交际应酬自然少不了饭局和酒场。许多人都是在酒桌上交成朋友的。许多生意在酒桌上的成功率要远远高于在办公室。酒桌上会大大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并不是能喝和敢喝就能交上朋友。所以,掌握酒桌上的应酬法则,是很有必要的。
1. 相互应酬要积极想要拓展朋友网,积极地接受朋友的邀请是会有很多益处的。在宴请的酒席上,或许有机会见到对方的许多朋友,对方的朋友就很可能在喝酒的过程中成为自己的好朋友。
“怎么样,今晚去喝几杯?”
当朋友打电话过来邀请时,即使你已喝得根本不想再喝了,也应该愉快地应邀。只要没特殊的情况,就应该回答对方:“没问题,我一定去!”你行动的快慢可以把自己的诚意传达给朋友。
当朋友邀请你去他家做客的时候,接受邀请的同时要问清对方什么时候去合适,然后按时赴约。当朋友对你说:“这几天来家里玩吧,请你吃饭,怎么样?”你应该确定一下时间:“下周日去打扰如何?合适吗?”然后在约定的这天去拜访并表现出由衷的高兴,那么对方一定会感到你是从心底里信任他的。
其实社交成功与否往往在你的一念之间,懂得了应邀的奥妙,你和朋友的关系就会非常顺利地向前发展,你们甚至会成为一生中难得的知心朋友。无论哪一种交际,相互邀请是一项基本原则。
2. 请人吃饭有原则
恰当的邀请可以为交际的顺利和成功提供条件,为此,你在请朋友吃饭时,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选择合适的对象。
确定邀请对象是邀请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而邀请对象的选择,必须根据交际的目的而定。就一般情况而言,下棋应请棋友,跳舞要请舞友,打球当请球友,乔迁、喜丧则请亲朋故旧;开业剪彩就该请有利于工作开展、业务往来,便于协调社区关系及从事新闻传播方面工作的客人……
邀请的对象自然是能给你带来帮助的人,但有时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当精心安排:根据交际的性质、需要及宴会规模的大小等,遵循先主要后次要、先亲近后疏远的原则,来划定邀请范围,依次确定邀请名单。
此外,还要适当考虑邀请对象的学识、年龄、地位、性格的差异和他们相互间的关系等,以防破坏邀请对象间的关系和谐,给你的交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是采取恰当的方式。
采取何种方式邀请,要根据交际的性质、对象而定。学者、专家、老板等,大多工作忙、时间紧,对他们最好提前相约,以便他们做好工作调整、时间安排;闲暇时间多、工作容易调度的人早点约定自然更好,而即使临时邀请,一般也能随请随到;对某团体的要人,公开邀请,甚至借助传播媒介,就既能体现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又利于引起关注,促进宣传,扩大影响;而朋友密谈则应悄悄地进行以便更利于避开旁人的视线,保证交往活动的隐蔽性。一般的往来、一般的亲友,打个招呼、通个电话、捎个口信儿也就可以了;比较重要的工作联系、业务关系、公关事务等就必须采用相应的公文格式,如发书信、寄请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规格派专人传达或亲自登门,以示重视、郑重和尊重。总之,邀请的方式要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三是注意“行”“明”“便”“诚”。
“行”即邀请的可行性。某邀请要量力而行,既不强人所难,也不为所不能为。
“明”就是明确、明白。邀请前一定要明确宴会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邀请对象等,以便心中有数,作好邀请。还需将上述事项向邀请对象传达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请,准时赴约。
“便”就是尽可能地为邀请对象着想,为其提供来往交通等方面的便利。
“诚”就是真诚相约,不虚情假意,不违约、不失信。
3. 安排席位要仔细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席位上都十分讲究。以至于开国际会议时,也只有采取圆桌的形式。所以,如果你要请客,那么在席位安排上要仔细。
正式宴会一般均需排席位,也可以只排部分客人的席位,其他人只排桌次或自由入座。
桌数较多时要排桌次,按国际上的习惯,桌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右高左低、中心高外围低。席位高低以离主人的座位远近而定,同时也遵循右高左低的习惯。排席位的主要依据是礼宾次序。因此,在排席位前,要按礼宾次序开列主、客双方的名单。当然,也要考虑特殊因素灵活处理。如遇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对他的尊重,可以把主宾摆在主人的位置上,主人则坐在主宾位置上,第二主人坐在主宾的左侧(当然也可以按常规排列)。
男女宾的安排,按外国习惯是穿插安排。我国习惯按各人职务、身份排列,以便于谈话。如果有夫人出席,通常与宴会女主人排在一起。如:男主宾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坐在女主人右上方。如果宴会主人的夫人不出席,可请其他身份相当的妇女做第二主人,亦可以把主宾夫妇安排在主人的左右两侧。
席位安排要适当照顾各种实际情况,如身份大体相当、专业相同、语言相同的人,可以排在一起;意见分歧、关系紧张者,应避免排在一起,等等。
席位排好后,应该用座位卡在席上标明。桌次可在请柬上注明,或入席前通知。大型宴会最好有人引导,以免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