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饭局江湖”:高手眼中,你已经一丝不挂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有的时候,食物代表的是某种文化或情感,而由吃饭衍生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则是饭局文化。
多少人情世故,都可以体现在一个饭局中,而饭局中的高手,会通过各种细节,将一个人的个性看得通过。
一顿饭下来,碰撞的酒杯和勺筷,似是江湖上的刀光剑影,平日里一些看不出的东西,在饭局上都让人一览无余。
01 为何会有饭局文化所谓饭局,就是以饭为局,通过吃饭来达到社交、政治、生意等方面的目的,把一些谈判从会议室里转移到饭桌上。饭局既是一个谈判的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合,觥筹交错间,能够蕴含许多信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文化。
也不单单只有中国才有饭局文化,各个国家都有,只是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把饭局看得如此重要。
一项国民调查显示,在中国,47%的人更倾向于在饭桌上进行社交活动,倾向于用体育活动例如打高尔夫来社交的人,远远少于前者。
中国饭局文化的开端,大概和历史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人的观念里,先把家庭给管好,之后才能治国,家庭在人们心中一直有很高的地位,而家族内的聚餐,被视为联络感情、谈论家事的一种方式。
加之东方人和西方人吃饭的形式不同,是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分享桌上的每一盘菜,并非独吃自己盘中那一份,因此,中国人吃饭比西方人要多点讲究。
饭局首先就是从家庭聚餐开始的,后来发展到朋友之间,由于时代的发展,需求逐渐扩大,还多了一些功能作用。
除了家族聚餐的历史传统之外,中国人极擅长饮食之道这一独特之处,也是饭局文化得以产生并且经久不衰的原因。
在偌大的中国,光菜系就有鲁菜、川菜、粤菜、江苏菜、闽菜、浙江菜、湘菜、徽菜八种,一些菜烹饪的精细,是外国人想不到的。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中国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康有为也说,饮食是中国国粹之一,不当抛弃中国饮食之道,而仿效西方。
中国人家家都讲求饮食之道,不仅局限于富贵人家。
在饮食中,我们甚至有一套道德精神,例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而且我们通常说“一双筷子”,而不是说“两根筷子”,因为中国人讲究中和之气,“得一者可得天下美食”;
西方人吃饭的工具是刀叉,便表现了他们崇尚对立文化,相信非黑即白。
正因为重视家族的传统和擅长饮食之道,中国人把吃饭当作解决许多问题的方式,饭局一直是中国人“习惯性的普遍现象”,能够增进感情、增进交流、传播信息、促进合作等。
从几千年前开始,就出现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著名饭局。晏子“二桃杀三士”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饭局上。
传说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是齐景公的得力臣子,但是过于骄纵蛮横,并有谋逆的想法。晏子想要除掉这三个人,便请齐景公赐两个桃子,宴请这三个人。
在饭局上,三个勇士为了争夺两个桃子,相互残杀,晏子不费吹灰之力,运用他们的矛盾,便除掉了三个谋逆之臣。
要说历史上最出名的饭局,那非鸿门宴莫属。
一场鸿门宴中,小小的座次问题就有很大的玄机,甚至于救了刘邦一命。
觥筹交错间,楚汉两个阵营的明争暗斗便显露无遗,西楚霸王项羽有勇无谋,耳根子软,有妇人之仁,容易被人利用,饭局里的每个举动都让他一步步陷入危险的境地。
刘邦则八面玲珑,懂得利用计谋让自己化险为夷。鸿门宴可以说是楚汉相争的重要转折点,故事的结局,似乎在一场饭局中就已经注定。
现代社会,也有一些让人谈论的著名饭局。
例如,2017年底,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就组织了一场备受关注的饭局,现身饭局的都是李彦宏、马化腾、张一鸣、雷军、王兴、余承东这样的互联网大佬,几乎囊括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半壁江山。
这顿饭属于合伙人饭局,饭局上的大佬们如何在一勺一筷、觥筹交错间畅谈,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么多能人齐聚一堂,必定有其精彩之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赋予饭局的意义越来越多,一个饭局所展现的内容包罗万象,稍有不慎,饭局中“高手”眼中的你,就已一丝不挂。饭局的故事,从来都是一个江湖。
02 细节体现出的品性一般情况下,在一个饭局上,坐哪里、吃什么甚至一举一动,都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如何。
首先就是座次的问题,有人总结出来一个大致的定律:在工作上野心大、积极性高的人,总会选择坐在领导旁边,和领导聊天,想要获得领导的重视。
总是不肯和领导坐得近的人,要么胆小怕事,要么心里有自己的打算,对领导不服,这样的人,往往很难得到领导的关注。
但这也并不是说,一定要挑着领导身旁的位置坐,有的时候,领导说不定会觉得你另有所图。
心理学家认为,饭局上落座的位置和距离虽然是无意中的选择,但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所以,在饭局上选择一个好的座次,倒是一门学问。
金仁宝集团董事长许胜雄就曾说过,除了看座次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之外,他还会看夹菜这一细节。
就礼仪来说,夹菜时筷子不能伸得太长,更不能用筷子在盘中翻来覆去,必须看好了再夹;此外,要注意夹菜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泼出汤水,一切都要慢慢来。
倘若一个人能够注重夹菜中每一个细节中的礼仪,那么这个人也许是一个讲礼貌、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这样的人,谁都不会反感。
在饭局中还有这样一种人,只顾着夹自己喜欢的那道菜,忘了别人还没吃到。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在领导眼中,这样的人可以视作不懂分享,在工作中兴许不擅长交流,缺乏沟通能力。
饭局开始之前,领导可能会让一桌人把菜单传着看,让下属点自己喜欢的菜。
一般来说,大家都会互相谦让,而有一些人总会说:“我都行,你们点吧。”这些较为随和,不怎么发表意见的人,会被视为性格比较被动。
点什么菜,也是需要注意的。有人就说明了点菜的一点学问:“随便不可说,昂贵不能点,廉价同忌讳。”
就是说,点菜时不可以说“随便”,太贵的和太便宜的都要慎重点菜,最好就点价格中等的。
另外,和别人点同样类型的菜,也颇有些不恰当,例如,在饭桌上最好不要出现两条鱼,也不要都点辣的菜,因为总有的人不会吃辣。
有时候,点什么菜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秉性如何,就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在《从食物看人的性格》中写到的:“人总是选择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从一个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王石曾被一个想要跟他合作生意的商人宴请,在饭局上,这个商人点了一道猴脑,让老板牵着一只鲜活的猴子到桌前,活活取出猴子的脑子供人食用。
这样的举动让王石感到不寒而栗,他认为,此人必定心性残忍,才会点这样一道菜,于是打消了跟此人合作的念头,商人的生意就此泡汤。
在王石看来,尽点奇异珍味的人,不一定很有品味,更多的是财大气粗,没有修养的人。
吃相也是一个重要的东西,这也许要比座次、点菜、夹菜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性和修养,因为吃饭的样子是装不出来的,是一个人长期的习惯积累而成的效果。
在家里,可以怎么开心就怎么吃,但在饭局上,就要尽可能有一个优雅的吃相,做到低调、有礼节、不动声色、顾及他人,让同桌的人感到被尊重。
董明珠在饭局上就会看其他人的吃相,那些细嚼慢咽,吃得端庄大方的人,往往会给她很好的印象,在她看来,吃饭都不注重自己形象的人,是很难担当大任的。
从饭局文化衍生出来的另一面,是中国的酒桌文化。
酒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几乎要和人的历史一样久远,在许多地方,酒这种东西似乎都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早期中国的酒桌文化跟政治文化紧密相连。
到了现代社会,跟饭局文化一样,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但都离不开劝酒、试探、动机复杂、以能喝为荣这样一些特点。
马云就很喜欢观察饭局里的饮酒者。
他曾说过,有些人明明不会喝酒,但偏偏为了逞能什么酒都往下灌,没有清醒的认知,直至喝到面红耳赤,丑态百出,这样的人,自己很难会重用他。
还有另一种人,酒量很不错,但却喜欢隐藏实力,还会唆使身旁的人一直喝酒,企图让别人出糗,马云认为这样的人性格阴险狡诈,或许很有能力,但也不会重用他。
所以,喝酒也要有一种适当的姿态。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吃饭要是跟“局”扯上关系的话,就变得异常复杂,在高手眼中,吃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许多东西,而这些,都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
因为,你从来都不知道,领导和同事什么时候会注视着你,然后在心里对你做出一种判断。
用什么样的姿态跟人吃饭,都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事情。
03 平凡事物中的学问——正视饭局文化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顿饭,其中大部分都是和别人一起吃的。饭局是中国最普遍的社交方式,在人情社会,饭局都是交际应酬的焦点。
饭局的要害从来都在于“局”,而并非在于“饭”。
座次代表的不是先来后到,而是权力和地位,从来都是权力的大小来决定饭桌上的尊贵序列。
饭局中每个人的吃相,点什么菜,如何夹菜等诸多细节,都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因素。
饭局中的得意者并不是最能喝酒的人,而是最会喝酒的人,所有的敬酒、劝酒,都是有秩序的。
饭局里的这些平凡事物中,都蕴藏着很多学问,一个饭局,就是一次心理较量、一场博弈手段。
饭局上的人也许各有各的目的,所有细节里都有利益,有人情,而不管如何,在饭局中要做到的,就是察言观色。
谁都喜欢有修养的人,既然饭局是最能体现一个人修养的地方,那么在一举一动中都做到尊重别人,往往错不了。
饭局文化流传了好几千年,在中国社会,一直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活动”,它能够和人联络感情,能够扩展交际圈子,但它有一些不好的地方。
例如,在饭局上夹杂着各种目的,这使得它的功利性变得很明显,当代“社恐”年轻人,因为这种令人窒息的功利性和随之而来的冰冷,往往是能逃避饭局就逃避饭局。
争议最大的要数酒桌文化。在饭局中,酒桌文化很有可能沦为霸凌和犯罪的挡箭牌。
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入职银行时,在饭局里已经声明自己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喝酒,所以拒绝了大领导敬的酒,没想到,因为拒绝饮酒,他被直系领导一边扇耳光一边骂:“XXX敬得酒你都不喝!这算什么!”
饭局中因为喝酒,人们摔酒瓶、骂人,喧哗吵闹,甚至有人会对酒桌上的女性动手动脚。
某些喝酒的规则也是胡乱折腾。品尝酒不再是一种享受,而是成为一种权力的游戏。
比如说,项目能不能谈成,这要看你怎么喝,喝多少;在公司能不能被提拔,也要看你能不能喝得让领导高兴,一切都充满着让人恶心的阿谀奉承和无法理解的规矩。
所以,盛行的酒桌文化,应当让人有所反思。
各种人情世故我们自然要懂,但是,饭局文化中一些糟粕的部分,我们也应该学会摒弃。
饭局江湖有凶险之处,谁也无法避免,可最重要的,是能够对畸形的因素勇敢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