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如何经营人脉,避免无谓的应酬
常言说:“宁可交错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许多人为了拓展人脉网,常常强迫自己去认识更多的人,无论是否有用,先拿到名片或联络方式再说。
也有一些人无应酬不欢,终日沉浸在五花八门的社交活动中不可自拔,一旦独处就觉得空虚、慌乱。这些都是典型的社交强迫症的表现。
如何才能经营人脉,避免无谓的应酬?以下法则可能会对你有帮助
01 做人脉要顺其自然
和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不同,有的人并不怯于社交,却走入了人际交往的另一个误区:社交强迫。
他们十分注重人脉资源的拓展,结果为了经营人脉,几乎牺牲了自我。“过节送礼,请客吃饭”,为了经营人脉,他们即使耗尽薪水和业余时间也在所不惜。
然而,这种过度的社交热情,带给他们的不是人脉经营上的良性发展,而是更多的焦虑。
李露大学毕业后来到一家公司,为了尽快和同事们熟络起来,建立自己的人脉网,她下了不少功夫。她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每一个同事的相关信息,平时也特别注意观察同事的言行举止,揣测他们的性格、爱好等。
她的薪水不高,但为了讨得同事的欢心,一到节日、同事的生日,她就会请客吃饭并准备礼物。而对于公司里的领导们,她更是不遗余力,找着机会就送上厚礼。
可是,事情并没有朝她希望的方向发展,因为她送礼太多太重了,同事们反而对她疏远起来。
刚开始,是大家不知该怎么还她人情,她每次岀手都太大方,可对于工薪族们来说,还礼给她所费不低,不还礼又失了礼数。因此大家渐渐对收到她的礼物感到害怕。
时间久了,同事们开始觉得她这人太“假”,跟她没什么交情她也热情如火,肯定是不怀好意,背地里还送了个“马屁精”的外号给她。
而李露呢,为了搞好关系,耗费了金钱不说,还成日里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哪里没做好。当察觉到大家对她疏远时,她只觉满腹委屈,认为是别人不懂感恩,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其实,经营人脉也要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做作和强求。人脉关系虽然重要,可刻意为之,反而可能吃力不讨好。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广泛传播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那么自然而然会找到自己的交际圈。
02 避免无谓的应酬
为了工作或是扩大交际圈,我们难免要应酬。然而,如果应酬太多太滥,就会让人感觉不堪重负。所以,应酬也应有“度”,对于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应酬,我们要学会拒绝。
曾国藩刚到北京时,没有什么人脉关系,便打算通过应酬结交朋友,为自己寻找机会。那段时期,他的应酬之多不胜枚举。
据曾囯藩的日记记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初一,他先是来到杜兰溪家,接又去了陈竹伯、陈源兖家,后来又和他们起到吴蔼人家,最后几人决定公请黃矩卿老师吃饭。吃过中饭后,又走访梅霖生、曾梅岩。刚回到家休息了片刻,正准备看书写字,结果陈源兖等人又来了,大家聊天到深夜。
初三,陈源兖又来了,曾国藩和他步行至湖南馆、湘潭馆,饭后又去了宝庆馆,直到二更才归。
据统计,曾国藩在道光二十年的初一到二十三,一共应酬七十五次;道光二十三年一月,一共应酬了一百零九次,这种频繁的应酬在经济上给曾国藩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按理说,曾国藩作为二品大员,收入不低,可事实上他的过得并不宽裕。例如,他在家书中多次提到借、欠、宭等字眼儿,道光三十年(1850)的一封家书中,他说他欠了别人近一千两白银,连回湖南探亲的钱都没有。
与此同时,他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他多次在家信中诉苦,说耳鸣令他很烦恼。不仅如此,他还时常在日记中用甚倦、甚乏、人疲乏不清醒等字眼儿,来描述自己过度的应酬。
曾国藩渐渐觉得自己在应酬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便决心改变这种交际状态,尽量减少那些可有可无的应酬。此后,他不再有请必去。一次,某官员的父亲来京,该官员摆了几桌酒席,曾国藩接到请柬后以公事繁忙为由没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