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关系的微妙变化,一举三输的零和博弈
从古至今,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就一直很紧密。
在古代,孩子从懂事起就要开始念书,除了认为读书修身养性外,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科举。
毕竟中举是当时的成龙之路,只要中了举人,那就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
富人家孩子不用说,家长对待这些不会吝惜,通常会斥巨资请各种专业的先生,把孩子送进私塾学习知识。
所以他们自幼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而所占比例更大的穷人家庭,也会为了“麻雀变凤凰”而读书。
一部分人上得起小学堂,一部分人却连书都买不起。
但他们没有学习条件就创造条件,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就是如此,
在这个年代,读书是大事,所有家长都秉承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让自己的孩子拿起书本。
所以,有人能教知识,那就是神圣的。
老师和家长的关系紧密却很简单。
不过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两者的关系变得多样起来。
如今的教育不再只是学校一方的责任,家庭的配合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变得必不可少。
但是令人感慨的是,在家校合作这一方面,我们做得并不算好。
本应健康的家校合作关系为何变形了争执频出,关系畸形。
就是当下家庭和学校的不正常现状。
这到底是哪里出现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理念不合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主内,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学校教育主外,重点拓展学生知识面。
但两者的主攻内容都是需要对方极力配合并且统一的。
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帮助。
在一个家庭中,有家长懂得什么是教育并且怎么教育的少之又少,这时候就需要学校出面,对家长进行相应的指导,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有时候家庭教育还需要学校提供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动向并调整教育方式。
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一个家庭的好坏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
家庭教育更像是孩子一生教育的地基,只要地基足够稳固,好的学校教育就是锦上添花。
但是如果地基粗制滥造,上面的房子装修的再好看,也只能是一幢危楼。
所以总的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互相配合。
但是,配合的基础是要理念相互配合,而目前两者的教育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却都只做自己的事情。
现在国内的教育一直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间徘徊,对此家长和老师各有自己的看法。
老师觉得小的时候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未来的进步自然就水到渠成。
家长认为孩子现在学习苦一点没有关系,将来享福的时候就会感谢现在受的苦了。
简单来说,老师在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家长更担忧学生的未来。
两方角度不同,重视的地方不同,理念不同,却依旧选择埋头做自己的事,那么双方合作,事倍功半。
二、双方互不理解
去年,外甥顺利从幼儿园升入一个还不错的小学,全家都很高兴。而一年过去后,外甥的爸妈变得愁眉苦脸。
问清原因才知道,过去这一年,两个人被外甥的家庭作业折磨的要命。
外甥的记作业本上写着 观察鸡蛋孵出小鸡的过程,数一数妈妈有多少根头发。
作为一个在城市生活的幼儿园老师竟给孩子们留观察孵小鸡的作业,不可理解。
孩子们能接触到鸡蛋都只是在吃饭的时候,难道还要父母在繁忙的工作后带着孩子们去一趟乡下才可以完成作业吗。
数一数妈妈有多少根头发更是过分,孩子抱着妈妈的头,数一晚上都数不完吧。
除此之外,学校所留作业大多数都需要家长的配合。
像孩子做完老师留的作业,老师还要求家长检查作业,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课时,孩子有不会的还要家长提前教一下,老师说这样明天上课的进度可以快一点。
于是有些家长就忍不住找人诉苦:“老师们拿着家长们给的学费,教学生知识的活儿还是家长的。”
由此可见,老师们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想得过于简单,只一味的说着自己的做法是对孩子的教育有益处,却不理解家长的处境。这样是不够的。
反过来也是一样,一些家长对老师的看法做法也过于苛刻,甚至是过分的。
一个当幼师的朋友前些日子就遇到了一些事情。
班里一个孩子一天内尿了两次裤子,老师和家长说了一下这个事情后,家长来到班里大闹一番,质问老师为什么不每过一个小时就让孩子去趟厕所。
说罢还要求幼儿园开除她。
不过好在园长是个明事理的人,并没有理会这个要求。
不难想象,如果朋友遇到的不是一个好园长,那估计已经对这个行业失去耐心了吧。
相信在教育圈,这种事很多,孩子在学校有一点小问题,家长就一定要说是老师的问题。
孩子在班上咬了很多蚊子包是因为老师没有帮忙打蚊子,孩子在家咳嗽是因为老师没让孩子及时喝水。
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家长却说 我家孩子真聪明。
当老师开始变得“费力不讨好”,选择这个职业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了。
三、社会舆论的导向
俗话说,人言可畏。这句话放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依旧正确,情况甚至更加严重。
教育界曾经发生了很多严重的事情。
例如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针扎儿童。这个事情当时在网上传播的沸沸扬扬。
无一例外,全是希望赶快把老师撤职然后送进监狱的言论。
结局也大快人心,教师被判8月监禁,至此这个事件也算告一段落。
可在网络上,对这件事情的讨论依然存在。
人们内心似乎有了这个事情的阴影,更多的阴谋论出现了:
“我家孩子最近一上幼儿园就哭闹,不会是老师做了什么把”
“我家孩子晚上说肚子不舒服,之前还说过幼儿园饭菜不好吃,我怀疑幼儿园把变质的饭给孩子们吃”
这些言论如果被老师们看见,一定会被凉透了心。
但从家长的角度想,有这种想法却也可以理解了。
发生这种事情,没有家长会不担心自己的孩子也受到这种伤害。
再加上网络上一部分人故意制造焦虑,让看到新闻的人们对其中一方产生刻板印象,与“加害者”有相同工作的人们“躺枪”就成了常事。家校关系也就变得更加恶劣。
四、礼重,情谊轻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收礼成了好好教书的必要条件了。
《夏洛特烦恼》里,有一场大家多年不见的同学聚会,其中王老师的一段戏引人深思。
“那年过年我给你家送过一个索尼收音机。”
“张扬!那老师不能忘!”
“老师我送的是挂历!”
“那老师不记得了。”
短短一分钟把送礼猖獗的问题演绎的淋漓尽致。
现实情况别无二致,家长圈里的内卷被曝光了无数次,老师认礼不认人。
家长给够钱,老师就重点培养,不给钱,连白眼都懒得给一个。
虽然近几年的管控力度逐渐加大,送礼问题也渐渐减轻,但是却依然存在。
改变现状很难,但总会有解决方法家校合作对于当今社会的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学生,促进学生的内在外在的发展,达到对学生有良好教育并健康成长的目的。
而达到这个目的很难,而学校家庭双方积极主动相互了解配合就是必要条件。
作为孩子,如果他面对的是两种不同前甚至完全相悖的教育理念,那么孩子的学习成果不会很好。
这个时候如果家庭学校都只顾自己的教育方法,反而会适得其反。
但是如果换一种方式,家庭学校双方共同商讨后两者取其精,取得一个最佳的结论。
这个结论既有学校的专业知识,又有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孩子作为教育的主体,从中得到的益处一定超过其中一方单打独斗。
其次家长和老师之间,相互理解十分重要。
对彼此的理解就是双方良好沟通的基础。
家庭方不要觉得既然花钱把孩子送到学校,那孩子就是学校的事了,家长要认识到教育孩子才是最初的目的。
学校方也不要认为家庭理所应当就应该为了孩子的教育而放弃所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有时候多理解家长,也才能让家长更支持学校的教育。
最后,面对网络上的舆论,家长和老师都要保持理性。
对于一些少数却很严重的新闻,提前预防是必要的,但是切忌矫枉过正。
如果仅仅因为对方的职业和新闻中一样而对她充满抵触情绪,那么家庭和学校的良好关系就根本不会存在,对孩子的教育更无从谈起了。
总的来说,双方的健康关系建立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做到这点,相信家校关系可以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