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幻频道 >

未被定义的 “智能座舱”,如何将产业化进行到底

   

未被定义的 “智能座舱”,如何将产业化进行到底

作者: 更新时间:2020-07-24 16:57:09 阅读:

  一、车载可视化屏幕的应用。未来包括“液晶仪表、HUD、中控屏、后座娱乐、方向盘、车窗”等一机多屏将成为汽车的标配。而当前主流的配置主要还是面向驾驶位前排的液晶仪表盘、HUD以及中控大屏,主要增强驾驶者的安全驾驶体验和出行导航的需求。其中HUD和AR导航凭借其提升驾驶安全性和多功能显示集成,成为接下来车企重点发力的技术。

  二、人车交互的智能增强。目前带有智能座舱属性的量产车辆已经在车内引入大量的摄像头和麦克风等传感器。随着感知层面的硬件加持,语音交互、手势交互,驾乘者状态感知等技术也将得到更多地应用。

  三、车联网的继续深入发展。手机与汽车的互联仍然是当前的主流趋势,通过手机远程操控汽车的一些预定功能,将会为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而通过车载屏幕实现更多的互联网应用,则早已是互联网企业争相角力的战场,而车与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还需要成熟应用场景的出现。

  四、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性提升。利用遍布车身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实现自动驻车、自动泊车、AI安全辅助驾驶以及车辆防盗防损等检测等功能。

  此外,在智能车载硬件的改造上,比如在方向盘、安全带、座椅等增加生物传感器,来监测驾乘者的身体状况,并提升其乘坐的姿态、温度和舒适度等指标。

  整体上来说,智能座舱的普及,一方面得益于汽车硬件的增添和技术提升,一方面得益于智能软件的应用,特别是语音、面部、手势识别等AI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车联网的软件系统的丰富。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又会给众多厂商带来相当多的细分产业机会。

  当前,智能座舱的发展还处在初级的爬坡阶段,智能座舱的体验还未真正被大多数驾驶者所体验。但随着以上这些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更多的大众级车型也将开始应用这些智能体验的“黑科技”了。

  而智能座舱的服务,也并非要用多多益善的逻辑。毕竟普通用户更在乎汽车的性价比。赢得用户买单的关键,应该以用户的真实需求体验为出发点,尽可能将当前驾驶者的高频体验做到极致。

  智能座舱是一个不断发展升级的概念。在当前阶段,车企们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不用盲目跟风,也不用过分求新,与自身车型的特点做好深度结合,控制好软硬件的更新节奏和成本,也许才是在这个高风险时期的“中庸”之道。

本文来自: 脑极体

上一篇: 太空之旅有风险!长时间暴露在弱重力环境中脑损伤和痴呆风险更大 下一篇: 漫威《黑寡妇》日本定档11月6日 同步北美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