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
一、桂枝的功效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药大词典》言其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治风寒表证,风湿痹痛,胸痹痰饮,经闭癥瘕,小便不利”等功用。
桂枝在我国中医医疗中有悠久的历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如《伤寒论》中的“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等都要加入桂枝。
桂枝的功效大致可以分为合营、通阳、利水、行癣、补中、散寒等,以下为详解。
桂枝的功效1、散寒解表
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言桂枝“味辛,温,无毒”;宋《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清《本草备要》也云:“桂枝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自止”。可见历代本草书对桂枝具散寒解表功效的观点是统一的。但清代部分医家认为桂枝性温且热,性偏则有“毒”,宜辨证明确后使用,否则用之则伤人。
桂枝的功效2、调和营卫
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本草纲目》说:“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景岳全书》说:“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
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清《本草求真》直接谓之“调和营卫”。可见历代医籍和本草著作都认为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功能。
桂枝的功效3、温通经脉
桂枝药材为枝条,枝条可通达四肢,具温通经脉之功。清张秉成指出:“桂枝体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温经达络散风寒。”(《本草便读》)。汪昂评之“痛风有风痰、风湿、湿痰、瘀血、气虚、血虚之异,桂枝用作引经”(《本草备要》)。黄宫绣对其宣痹的功能进一步阐发说“桂枝能横行于臂,治痛风(行痹),须用桂枝以为响导。”(《本草求真》)清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均说明桂枝具温通经脉之效。
桂枝的功效4、温助阳气
桂枝性温且热,入气分,味辛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为“阳中之阳”(《药性赋》)。桂枝气厚,“气厚者为阳”、“厚者发热”、(《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神农本草经》言“补中益气”,《名医别录》“主治心痛”,《本草经集注》“主温中,心腹寒热冷疾。理疏不足,导百药无所畏。”等,从历代医家之论可见桂枝不仅温通五脏的阳气、调畅血脉和经络,而且还可补中益气,具治病养生驻颜的功能。
桂枝的功效5、利肝肺气
陶弘景首次提到桂枝“利肝肺气”的功效,利肝气包括了平肝和疏肝两方面的作用,利肺气则指肃降肺气。具辛温之性的桂枝,何以能平肝肃肺?“桂树之下无杂木”(《吕氏春秋》),从古书的记载均可见桂树能“克”其它树木,为“百树之王”。中医则引申为桂枝能平肝、伐肝、抑肝木。《本草求真》说:“桂枝,其体轻,其味辛,有升无降,故能入肺而利气,胁风本属于肝,凡治胁风之症,当用桂枝入肝以平”。温病大家叶天士则更有精辟论断:“桂气温,秉天春和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从桂枝的气味和习性来说明桂枝利肝肺气。
桂枝的功效6、平冲降逆
桂枝具有平冲降逆的功效,是针对下焦寒气或水湿(饮邪)之气上逆而言,通过温化、温散寒凝水湿而达到平冲降逆的目的,与前利肝肺气有着本质的区别,彼为舒畅肝肺气机,以顺达为是,此为降逆气以平为是。仲景方中的桂枝加桂汤、苓桂草枣汤均体现了这一平冲降逆以治奔豚的特点。桂枝能温散膀胱水气,使冲气不从腹部上逆,而能蒸腾水气从背部和卫表而出。平冲降逆这一功效可以说是桂枝温助阳气功效的特殊运用,因其特殊所以历代医家多单列为一功效。桂枝的功效正是:散寒解表调营卫,温助阳气“主百病”,温通血脉“无所畏”,平肝降逆利肝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