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两大误区
我作为一个过来人,一个母亲,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在很多家庭的教育中,非常容易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只着眼当前,不考虑孩子的未来。
父母们都爱孩子,毋庸置疑。但现在普遍爱的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学习上步步紧逼。比如:孩子读书只关心成绩,关心这学期考了第几名。关心智商的高低,而忽略了格局、胸怀、视野、情商、财商等方面的精神内涵培养。结果是,导致很多孩子精神上麻木不仁。
我们想一想,学生学习的最终指向是什么?很多家长会说,找个好工作。我要说的是,学习的最终指向是培养我们与世界对话的能力;是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并奋斗终生的能力。但又有多少家长忽略了培养孩子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的培养与考试成绩不一样,无法量化。但我觉得要做好这么几件事情。
有空的时候,还是要多花时间和孩子游戏、聊天,一起度过快乐时光,让孩子感受亲情的美好。另外,面对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家长们有责任发现孩子的个性特点,保护孩子天性的健康生长,防止被应试教育磨灭了。还有关键的一点,多和孩子共读好书、看好景、识好人,多参加社会实践,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及独立精神。
我们都爱孩子,但要做“会爱孩子的人”,不要刻意地给孩子做具体的人生选择,或者说是人生规划,只做抽象的心智教育就可以了,让孩子有能力未来自己争取幸福,同时还能宠辱不惊面对人生未来苦难的能力。
让孩子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让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心智优秀的人。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到时候孩子会自己作出最好的决定。
第二个误区就是只要求孩子学习,父母不学习。
一次聊天中,我和余老师探讨了这样一个话题,就是:现在的父母越来越重视教育了,可是孩子反倒出现了更多的问题。
网瘾、厌学、自私、抗挫能力差、没有感恩心......
这些问题都让家长们身心俱疲。
大家都知道: 开车需要“驾驶证”,律师需要“律师证”,开各种小店如包子铺、肉铺也需要有各类的证件。也就是说,从事各行各业都需要持证上岗。
但是,只要结婚生孩子,谁都可以无证上岗。于是,很多的家长们“摸着石头过河”,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响继续影响着下一代。
今年两会,央视名嘴白岩松发表言论,中国的教育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长!他说,生活中还有多少父母处在进步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够进步,然后把责任说成是社会问题。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而教”,是父母身体力行影响孩子的梦想。古语有云:人生至乐无如读书,人生至要莫如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