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教误区 >

家庭教育中常被忽略的七个误区

   

家庭教育中常被忽略的七个误区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2-03-07 10:46:21 阅读:

母婴关系专家李雪的第三本书《有限责任家庭》,和前两本一样,都不引用什么大数据,也不像黑格尔、康德等传统的西方哲学家那样严密地去论证;她的作品,都是个人深度体验的结晶,类似于中国哲人庄子、王阳明等人的风格。

家庭教育中常被忽略的七个误区

尼采说:我只爱以血写的书。

李雪的书,就是以自身的血泪史和众多朋友及粉丝们深入骨髓的悲剧经历为原材料,通过三昧真火不断炼化,最终酿成的智慧果实,有清脑洗心之功效!

所以我很喜爱,也很有共鸣!前段时间在给《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书写书评时,我就提到,李雪这本书的书名《有限责任家庭》,就是那本书里很多家庭问题(比如父母认为他们对孩子负有无限责任,还认为他们才是唯一能对孩子的命运负责的人)的解药。

孩子的命运,只能自己负责,不该是父母负这个责任;否则这父母就是把孩子当傀儡了。

家长对子女,没有无限责任;只有有限的责任。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然后逐渐放手,让孩子自由飞翔,这才是最好的态度。

下面我以我个人的经历和见闻,再来给该书的一些章节主题,做个注解。

一,

第一章第一节,李雪提到,没有主体性的母亲,会一心扑在孩子身上,替孩子表达需求,这也在阉割孩子自由而完整地探索客体世界的能力。

这让我想到,在一次家庭访谈中,一个16岁的女孩,全程几乎不说话,偶尔说一两句,妈妈就立刻接过话头,替女儿说话。

治疗师问女孩问题,女孩扭头看妈妈一眼,妈妈就又开始替女儿说话。女儿也表示,妈妈说的就是自己想说的。妈妈还以自己是女儿的知音而自豪。

治疗师说她们俩共用一个脑袋,妈妈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二,

第二节“不在爱中,就在恐惧中”

让我想起前几天在网上发起的投票,“没有爱的自由”和“没有自由的爱”哪个更糟糕?大家宁愿选哪个?

家庭教育中常被忽略的七个误区

80%的人都选没有爱的自由。这种关系模式,虽然没有爱,但伤害也少。而没有自由的爱,伤害远大于父母以为付出的爱。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李雪分析的:当父母不给子女自由时,实际上父母此时处于恐惧中,处于分裂的位置。此时给出的爱,实际上不是爱,而是伤害了。

三,

第三节“结实的父母,是孩子生命力的源泉”

这让我想到很多父母,比孩子还脆弱,不能承受来自幼儿的任何攻击。

比如有个咨询师同行说,有一次,她老公惹女儿生气了,三岁的女儿气呼呼地找了个小棍子,冲出去,说要打爸爸。

结果爸爸拿了一把菜刀,也面目狰狞地冲上去,还大吼一声,把女儿直接吓瘫坐地上了。她也冲过去严厉批评女儿,不能这么大逆不道,不管爸爸如何,都决不能打爸爸。

家庭教育中常被忽略的七个误区

我说,他们这样做,是在伤害孩子,把孩子的怒气和反抗精神直接封印到体内了,让孩子以后遇到欺负也不敢反抗。

但她却觉得决不能允许孩子攻击父母,还认为我允许三岁的孩子攻击父母,是在溺爱,是在教孩子杀人放火一般。

还有个朋友,高中时莫名被一个男生打骂了一顿,老师和同学都很气愤,都主张让男方及父母都来给她道歉,甚至要学校处理这个男生。但是她都拒绝了,她希望这事儿就当没发生过,因为她害怕传到自己父母耳朵里。

她觉得自己的父母太脆弱了,如果知道这个事情,会睡不着觉,会天天惊恐不安,所以她选择息事宁人。然后过去了二十多年了,想起来这件事她还是无法释怀。

四,

第四节“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是家庭权力斗争”

让我想到,有个母亲认为丈夫不会沟通,所以就强迫丈夫读《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如果丈夫不按上面的做,她就联合女儿孤立丈夫。丈夫不愿读,认为这本书是教人妥协的。

家庭教育中常被忽略的七个误区

实际上,这本书不是在教人妥协,观念也很好;但女方的做法却的确是控制。如果丈夫照做了,那他就等于是选择了妥协。不是书不好,是这个母亲的做法从根本上就违背了这本书的精神。

五,

第二章第一节“失败的母婴关系带来虚假自体”

让我想到,有一次和几个咨询师同行一起旅游,我带着三岁的女儿,期间她看上了一个玩具,但是我觉得那个玩具太大了,携带不便,就没给她买。于是,女儿撅着嘴,哭了起来。

一个同行说:你闺女得好好教育一下呀。我女儿,我说不买就不买,绝对不会哭闹。

另一个说:我儿子从来都不买东西,提都不提。

我说:都是天生这么乖?

她们说,是揍出来的。

我心说:我这是亲生的,不舍得揍。我宁愿我女儿不乖,也不要一个乖得没有个性的孩子。这样至少说明她有独立性,也是真自我。而她们的乖孩子,却这么早就发展出假自我了。

家庭教育中常被忽略的七个误区 六,

第六章第一节“尊重情绪,而非给予规则”

让我想到之前我写过的《讲礼与讲理》这篇文章,我的观点既反对一个妈妈在婚宴上训斥青春期女儿礼仪不好;也反对一个老太太对在游乐场被误伤的孙女讲道理。孩子们需要的是尊重,是被看见,不是讲理或讲礼。

七,

第六章第二节“匮乏是养育给孩子带来一生的捆绑”

这个我在《40元一斤的草莓,你舍得给孩子买吗》和《给孩子买他需要的东西,无论多贵,都是最便宜的!》《如果早知道一点“小事”,会让孩子伤心那么久,你还会拒绝吗?》三篇文章里,详细阐述了匮乏式养育给子女带来的长久得伤害,和富养给子女带来的长久的益处。这里摘录几段,算是对李雪的观点的很好的案例补充!

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满足孩子,孩子最开心。在孩子最想要的时候,不断拒绝孩子。等将来你想给孩子时,孩子早已不想要了。给多少倍的钱,都无法暖化孩子那冰冷的心了。

​孩子的需求尽量满足,孩子的品味会越来越高。孩子的需求大部分都不满足,批评孩子不要攀比,不要虚荣,要勤俭节约,能省则省,孩子的品味就会停留在对五毛钱的垃圾零食的贪恋和痴迷上。

​如果小时候给孩子富养,他们就容易相信自己的价值。如果是穷养,他们要相信自己的价值,就需要克服很大的心理障碍!所以,富养的孩子,自然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了。

上一篇: 家庭教育最大的误区:孩子,我拔掉你的“错”,你就变“好”了 下一篇: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误区,最大的原因,其实是爸爸妈妈的心态